[专访]值班室延续的梦想:一位打工者的文学之路
发布时间:2004.10.28

来源:记者团 编辑:编辑:顾盛炜 浏览次数:

     
    在我校研究生宿舍西十五舍住着这样一位值班员,和所有值班员一样,他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不同的是,在那间平凡而简陋的小屋里,他追求着自己的梦想。这个人就是李丹林。 
      
    李师傅原是湖北荆州沙市居民,今年暑期才开始在我校工作。不知情的人很难想象,这位看似平凡的临时工,却在过去几年当中,完成了一部万余字的哲理论文诗——《聪明歌》。这本书稿采用五言古诗形式,分18个篇章论述了今天人们应该如何看待学习,如何运用聪明知识处理好社会、家庭、个人等各种关系。论文诗的构思始于1999年3月,当时李师傅刚和工作了近20年的湖北省沙市市合成总厂协议失业。在自谋职业的过程中,他发现和联想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会做一些令人不解的事情,由此产生了创作灵感。他想借科技常识引导人们更好的生活和工作,同时完成自己少年时期的梦想。 
     
    李师傅少年时期就很热爱文学和写作,高中毕业后他曾多次参加高考,但一直未能圆自己的大学梦。直到1982年,因为党中央政策的宽松,李师傅终于被湖北广播电视大学语文类专业录取,并开始了两年半工半读的生活。在那段时间里,他系统地学习了汉语知识,这为将来的写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在上电大一年之后,李师傅曾经考过记者,但因为对新闻知识缺乏系统学习,没能通过复试,但因为自己写作深感兴趣,他决定寻找一条新的出路。 
    
    实现理想的道路总是充满了荆棘,99年完成初稿后,李师傅将稿件投往南昌的《聪明泉》杂志,但未被采用。失败使他燃起了新的斗志,他决定将初稿扩充,使内容更加充实。为了完成这本书,李师傅自筹了各种资料,光买报刊杂志书就花了几千元,这对于一个并不宽裕的家庭而言,无疑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是实现理想的力量是强大的,在自己的努力和亲朋好友的支持之下,李师傅终于在今年2月完成了书稿的创作。

    为使作品得以出版,李师傅先后找了武汉、北京、广州和荆州的多家出版社,但因为出版商担心这本书缺少卖点,他始终未能如愿。一次次的失败虽然给了他很大的打击,但是执著的个性使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然而生活是现实的,拮据的经济状况使他不得不为生计四处奔波。过去几年中,李师傅在私人餐馆、文化公司等各种单位当过杂工。为了将书稿运作成功,去年他被迫与原妻离婚。离婚获得的补偿金大部分也用作寻找出路和出版书稿。目前,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薪资却很微薄。面对几万元的出版费,他对于自筹费用只能望而却步。然而,生活的艰辛却无法磨灭他的斗志,他依然在为自己的理想寻找新的出路。 
    
    经历了各种曲折之后,李师傅对于未来依然充满信心:“如果这本书得不到出版,我也不会把它压在箱底。我会把它打印出来,送给亲朋好友,让这本书在民间流传。”对于在最困难的时候帮助过他的人,他心存感激:“感谢在编书写书过程中帮助过我的亲朋好友!”
     
    以后的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李师傅忙碌的身影,然而,在时光的流逝中,他的梦想能否得以实现呢?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