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光亚:用心良苦 润物无声
发布时间:2004.11.02

来源:记者团 编辑:编辑 黄磊 浏览次数:

   “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当个好教师。既然我干教书这行,那就应该踏踏实实对得起这个称号。”他很年轻,但他的话却这样朴实无华、深入人心。也许没有惊天动地感人事迹,但他却有一股春风化雨般的力量,让人时刻感到温暖、真诚和踏实。他,就是我校同济医学院的项光亚教授。 

                             用驴、马、骡讲化学的老师 

    对待教学工作,项老师总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处处本着一份强烈的责任心。“有机化学不象物理数学那么量化,它‘太灵活’,象做人处世那样圆滑,角度不同得出的结果就不一样。”为了让同学们更明白透彻的弄清各种抽象理论,项老师经常用一些浅显易懂的例子来帮助同学们理解。在讲有机粒子的共振理论时,同学们很难理解某些有机粒子的结构式,他便用“驴马相交,生成骡子”这种通俗易懂的事例来讲解。“因为有些粒子的结构式不能完全由一个普通的经典式表达,需要结合几个才能表达,这样的结构式的生成很类似于骡子的生成,骡子是由驴马相交而成,那么这些特殊的结构式也是由其他式子‘杂交’而成的。”他笑着跟笔者比画。
 
    药学院一位来自福建的女生告诉笔者:“项老师的知识非常渊博,听他的课特别有意思,很多晦涩枯燥的原理经他之口,立刻就明白了。”在讲化学反应过程中中间体的稳定性时,项老师甚至还用上了哲学的“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思想。他告诉笔者在家里他经常阅读图书杂志,同时也注意留心生活,以收集好的例子。 

                                深夜,他还在辅导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授,项老师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教学上。放假时,同事们都去旅游了,他却呆在学校;甚至连自己很喜欢的排球现在都很少打了。但是对于学生他却变得很“慷慨”,项老师规定每周四晚为学生的答疑时间,来问的学生非常的多,他就规定答疑没有截止时间;大家问的问题经常重复,他都会不厌其烦地讲解。有几次大家问题特别多,一直到晚上12点才结束,夜深人静的路灯下,他和学生一块聊着回家。
 
    项老师的答疑不是在期末,而安排在平时,“很多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没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老喜欢临时突击。”他给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功在平时,不要临时抱佛脚。 

                                我也曾是个农村孩子
 
    36岁的项老师内向、稳重,但是心肠非常善良,在中午短短的一个小时里,他和我们谈教书、谈学习、谈生活,还兴致颇高地谈起了自己的奋斗历程。“我也曾是一个农村的孩子,从小在农村生活,什么活都会干。”或许正是因为这段经历,项老师的心地如此地善良,待人是如此地真诚,他与老师这行结下了不解之缘。
 
    平易近人、幽默风趣使得他常常与学生打成一片,坦诚而融洽。班上有些农村来的学生家境比较贫困,项老师十分关心,他与几个编双语教学讲义的老师商量了一下,将编书所得的稿费拿出来,给贫困生作为补助;有一次,由于要开一门双语专业课,需要增订一本教材,但价格较贵,他便将教材免费送给几位贫困生。 

    在我们离开时,项老师不顾中午没有休息的疲劳,又到图书馆教同学用索引查文献资料。看着他那深邃而真诚的眼睛和他身边那些求知若渴的同学,我们不忍心再打扰。曾有这样一句话:一个老师,做合格了是教书,做优秀了是育人。而对项老师来说,教书育人是统一的。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