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访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刘献君教授
发布时间:2002.10.23

来源:宣传部 编辑: 浏览次数:

                         办出特色 办出风格

                ——访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刘献君教授

                          校报记者 文轩

    “经过历届领导和师生22年的共同努力,教科院已拥有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校党委副书记兼教科院院长刘献君教授十分珍惜这样一种局面。据刘献君教授介绍,教科院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下优势和特色——

    拥有一个博士点,两个硕士点,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培养了一批人才,形成了以院校发展研究为重点的研究特色。

    形成了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专职教师中,有教授9人,博导5人,博士11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占教师总数的60%。教科院还在校内外聘请杨叔子、蔡克勇、张楚廷、欧阳康、张曙光、吴廷俊等教授参与教学工作,指导博士研究生。母国光、曲钦岳、章开源、吴咏诗等一批著名大学校长经常来院授课。

    在人才培养方面,教科院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教科院对学生的要求是,学生要做到理论基础厚实、实践研究能力强、外语水平高。为此,导师要求学生多读经典名著,如博士生要读《道德经》,硕士生要读《论语》;学生兼学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的学术秘书;请外国学生来院和学生一道练口语等。

    《高等教育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在国内产生了较大影响,发表了一批有影响的文章,团结了一批作者。

    教科院形成了良好的学风。该院倡导学术自由,重视学术交流,坚持每周举办一次学术研讨会;重视对现实的研究;学生学习严谨刻苦。

    “发展要有大视野,大思路,大手笔”,刘献君院长在教科院最近组织的三次发展研讨会上,反复阐述这一观点。他认为,教科院虽有较大发展,但还是远远不够。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视野思路一定要开阔,要有堪称大手笔的措施,小手小脚是办不成大事的。为此,刘献君提出——

    教师是发展的关键。现有教师每个人要有明确的方向,制定规划,争取在某一方面成为国内唯一或一流。要继续花大力气引进国内一流学者和国外一流人才。

    要举全院之力,建设好院校发展研究基地,争取五年左右建成国家研究基地。教科院现已列出若干重大研究项目,组织教师学生开展研究,并计划出版系列丛书。该院计划建立院校研究数据库,供国内学者研究时使用。该院将根据院校管理者和研究者的实际,建立新的课程体系,编写新的教材。他们还在组织力量翻译美国、英国等国家有关院校研究的著作,出版译丛。

    要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位,从入口关开始,把住各个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要走出去,请进来,大力开展国际合作,并与美国两所大学联合举办研究生班。

要争取大项目,建立有关基地,为国家教育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