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访公共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徐晓林教授
发布时间:2002.10.23

来源:宣传部 编辑: 浏览次数:

         造就21世纪的领导者 ——访公共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徐晓林教授

                         校报记者  胡艳华

    中国加入WTO后,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专业化的现代公共管理人才。公共管理学院将如何顺应潮流,为我国培养公共管理方面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呢?记者采访了公共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徐晓林教授。

    徐晓林自豪地说起我校公共管理学科的历史和现状:我校是我国最早创办公共管理学科相关专业的高校之一;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即开始招收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招收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硕士研究生,1995年初获得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公共管理学院能够列入全国首批MPA试点单位就是其实力的最好证明。

    目前,学院有教师34人,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以中青年为主的教师梯队。近五年,学院教师在《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11部,承担科研项目12项,主持相关领域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项。学院建立起了“五系四中心二所”的矩阵式组织机构和系管教学、中心(所)管科研的体制。

     “学院确立了国际化、信息化、工程化的教育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基本管理能力、管理决策能力、管理控制能力、管理调节能力、思想工作能力、组织能力、公关能力、服务能力的MPA专业人才,为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公共管理机构造就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素养,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精通某一具体政策领域的专业化管理者和政策分析者,使学院真正成为领导者的摇篮;同时,学院要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政府决策,为各级政府出谋划策,使学院真正成为政府的思想库。”徐晓林满怀憧憬地向记者描述了公共管理学院的目标。

    徐晓林指出:“学院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发挥学校综合优势,把握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确立‘数字政府管理’作为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特色,并着重开辟两个方向:一是数字化城市政府管理方向,二是高科技园区管理方向。我们请来毕业于哈佛大学、中国MPA之父、博士生导师夏书章教授担任名誉院长,指导学科建设。”

    徐晓林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在学科建设上的五点思考:一是顺应全球化的趋势,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道路。学院创办了公共管理国际论坛,并与利物浦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开展课程建设、师资培训等多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使学科有了对话交流的渠道。二是“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推进公共管理学科的社会化服务。学院创办了湖北发展高层论坛,推进学术界与政府的交流与合作;学院不仅聘请政府官员担任兼职教授,而且还提倡教师参与政府重大问题的决策。三是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目前,学院有14位博士,其中,马彦琳、卢新海、马连杰等8位博士是从校外引进的。四是制定一系列奖励制度、资助制度以及约束制度,保证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五是实施数字化工程,建立良好的硬件设施平台。

    徐晓林说:“公共管理学院将始终以造就21世纪的领导者为宗旨,不等不靠,积极创造,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教学、研究、培训、咨询相并重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公共管理学院。”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