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化教授:科研求深不求宽
发布时间:2018.09.13

来源:电气学院 编辑:汪泉 浏览次数:

  ■通讯员 侯艳坤 余泓烨 朱瑞东


  8月17日,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正式揭晓,电气学院高电压工程系的李化教授凭借“高储能密度电容器技术”项目获得2018年优秀青年基金资助。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李化在该专业领域已经钻研了十年之久,本次基金项目的获得,与高压前辈的积累和她十年的努力密不可分。她认为,每个项目的成功都离不开长期的发展建设过程,只要你能检查对某个事物的兴趣,即使你需要努力5万个小时,但是只要你能坚持做下去,总有一天能够做出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才能成为专家。所谓科研,求深而不求宽。李化正是如此,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始终都能够沉得住气,坚持不懈做下去,用事实证明她的付出是值得的。 


  主动交叉,精诚合作。团队合作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李化认为,科学研究很多时候面临着学科或者方向上的交叉,每个人研究的方向很可能同时与其他的学科方向有交叉,所以在做科研时,也需要借助其他老师的力量,吸取经验,继而有所创新。科研有趋同性,如何同别人做的不一样,便是至关重要的考验。科研工作要想做出深度,就要有比其它人更深入的理解。她做的是高电压方面的项目,但也会涉及到电路仿真、系统分析,以及其它更多方面的相关研究。一项研究可能会包含多个学科方向的内容,需要团队成员各自负责不同的部分,只有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团队才能建设起来,才能达到追求的目标。


  虚怀若谷,有志竟成。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难题,对于难题必须要懂得变通,灵活运用各种知识。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很多问题并不能用高电压的知识解决,要用到物理学、材料学、化学等领域的知识,因此她经常请教其它方向的专家。她说,在请教的过程中拓宽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和能力,当再次遇到问题时解决起来就感到不那么复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保持好奇心是科研过程中一种很重要的品质。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要多问自己为什么,问多了就会有更多的新的理解,渐渐地便能产生兴趣;对一个大学生来说,可能一开始对某个事物并不感兴趣,但只要多想多问,了解的越多兴趣也就越大。 


  在谈及对当代大学生的建议时,李化教授说:“希望同学们的视野能够开阔一些,做一名做有情怀的学生,希望二十年后,同学们回忆起来的是有意义的人生。”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