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新红:雅俗交织下的宋词绝唱
发布时间:2017.12.07

来源:记者团 编辑:吴婕 见习编辑 尤金瑞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记者团 见习记者 杨沛瑾)12月6日,华中科技大学第2211期人文讲座在东九楼如期举行,来自武汉大学文学院的谭新红教授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走向讲台,与同学们分享他所了解的唐宋词绝唱。


      大宋王朝,是非常让人向往的朝代,朱熹有言:“国朝文明之盛,前世莫及。”宋代人口空前增加、经济持续繁荣、科技成果大量涌现、精神文化硕果累累,天才“成群地来”,也诞生了许多耀眼的绝唱诗词。“古今第一”、“压卷之作”被谭新红用来形容绝唱诗词,他说:“绝唱是中国古代诗词之中最好的作品,宋代有大量的绝唱诗词存世,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柳永、晏殊和他们的绝唱。”



      翻开前宋词,很多人会发现在柳永和晏殊之前只有17位词人,也只有32首词作存世,而在柳永和晏殊出现后,宋词便慢慢地呈现出它的辉煌。


      谭新红介绍,柳永和晏殊算是宋词的两股“势力”:“柳永是和张先相似的改革派,晏殊则是和欧阳修、相似的传统派,是继承唐五代李煜、冯延巳等人的创作的。”而与之对应的,在仕途之路上,晏殊与柳永也有大不相同的命运。


      晏殊年仅十四岁便以神童之名入仕,被赐同进士出身,后官至宰相,年纪轻轻就取得了令无数人羡慕的功名;而柳永虽自负才高,却不想宋真宗批评他的词作“浮靡”,自此与科举无缘,五十岁才中了进士,未中进士期间只以填词为生。谭新红却从另一角度来理解:“虽然柳永的科举之路不顺畅,但一个人能够在古代通过一门文学创作来谋生,可见他的才华在当时巨大的影响力。”


      针对“柳永和晏殊是否都可称为北宋依声家初祖”的问题,谭新红指出虽然学术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认为晏殊是宋词填词最早、贡献最大的人,但事实上柳永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拓荒者。他解释道,因为柳永的官级不高,缺乏关于他的生平事迹的正史记载,人们普遍认为柳永出生比较晚,甚至有“柳永比晏殊的学生欧阳修出生都晚”的说法。直到唐圭璋先生发表《柳永事迹新证》,考证出柳永大约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世人才得知柳永的年龄竟比晏殊还大上四岁左右,谭新红惋惜地说:“柳永本是一个拓荒者,却被人们当做一个追随者,他在文学史的地位被极大地贬低了。”


      柳词作大胆创新,作品绮丽风流,更有很多生活化的俚语,而晏殊的词却雅致含蓄,词作中很少有直接表达感情的字眼,他们二人交锋的经历耐人寻味。谭新红回忆起张舜民《画墁路》,其中有这样的记载:“晏公曰:‘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虽做曲子,不曾道‘针线慵掂伴伊坐’’柳遂退。”这次不愉快的会面经历将晏殊与柳永不同的词作认知充分展现。


      柳永著:“针线慵掂伴伊坐”,此句以今日之眼光审视,清晰明了地表达出了主人公的感情,明明是健康的情感,但在当时却被视为俚俗放荡,不被晏殊等主流词作家认同。徐度在《却扫编》评柳永词:“虽极工致,然多杂以鄙语,故流俗之人甚喜道之。”苏轼也曾批评弟子秦观“竟效柳永词”。由此可见,柳永词虽受下层民众喜欢,却为晏殊、苏轼为代表的上层知识分子所不屑,两者在文学观点上有着尖锐的对立。



      虽有对立,但以晏词、柳词为代表的雅、俗两派文学力量既斗争又融合、既批评又互鉴。谭新红特意提到,苏轼非常喜欢柳永的《八声甘州》,认为“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充分表现出了盛唐气象。这种动态的交流,给原本冷落的宋初词坛带来了生机活力。“宋代的词,从一开始,就是两种路向,就是雅与俗的争斗,斗争之中又有吸收,又有融合,为我们宋词共同的繁荣开了一个好头。”谭新红笑着总结。


      临近尾声,谭新红向华中大学子们表达了他的期望:“希望在大家能够在空闲时间里多阅读诗词,更多地接触唐诗宋词里最为优秀的作品,多接触、多鉴赏,慢慢的提高自己的修养。”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