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荣:气质是美丽的因子
发布时间:2018.03.24

来源:记者团 编辑:汤子凡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记者团 黄彩)2018323日晚七点,第2226期人文讲座在东十二楼302成功开讲。虽然讲座地点临时变动,同学们依然热情不减,早早来到现场等候。本期讲座由《中国美学研究》主编、上海市美学学会副会长朱志荣先生带来,他以“气质之美”为主题,与在场同学们共同探讨美学,分享他对气质的理解与感受。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从古到今,中国人对美有着独特的理解,东西方对气质美有着不同的认知基础。西方重视比例上、形式上的美感,强调美和魅力是不同的。东方的中国,一般承认魅力就是美,强调外在的形式美和内在魅力的神态美统一和谐,内在的气质往往更加重要。在东方认知里,漂亮不是唯一给人留下好印象的条件,美丽的容颜需要与气质相辅相成,方能以形显神。

  

从美学意义上来讲,气质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感觉,表现为外在神态、眉宇之间、动作步调和谈吐着装等方面的独特风采,是先天本能和后天修养统一的结果。正如李渔所述:“今之女子,而能令人思之不倦,甚至舍命相从者,皆态字一字之为崇也。”

  

朱志荣认为“蕙质兰心”四个字是对气质的生动概括。气质体现自然的特性,反对矫揉造作。阮籍“外坦荡而内淳至”,在叔嫂不通的当时,与归省的嫂子道别,不受礼法约束,尽显率真本性。另一方面,气质可以看成是艺术品的一种风格,那些在各种场合中既能够遵守礼仪规范,又能够体现个人魅力风度的人往往被称之为气质非凡,奥斯卡颁奖典礼红毯上的明星便是很好的例子。

  

古有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故事,在朱志荣看来,这些都是违背个性去培养气质的错误方法。我们需要看到气质的差异性,就如同南方人偏温婉,北方人偏豪爽,这是气质差异但是没有好坏之分。我们要学会尊重气质的角色、民族、地域、时代差异,在符合本性的基础上提升气质。只有那些和自身特点相和谐的时尚,才有可能为自己平添光辉。

  

谈到具体的气质培养问题,朱志荣说道,气质培养不伤筋不动骨,不要刻意追求日韩欧美潮流;气质需要内修外养、内外兼修。增长见识、提高自信是培养气质的重要基础。“内修”即需要文化的积淀和能动的追求,例如接受音乐、阅读等的熏陶。气质或多或少会受到服装、礼仪等形式的影响,尝试“有气质”的服饰,不失为“外养”的一条途径。他特别强调,中国人要培养气质,应该有更多的民族文化修养。

  

当然,气质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需要时间的积淀。值得注意的是,气质与个人的性格紧密相关,性格里头的成分会影响气质。从性格的不足之处去寻求改变,是漫长且艰难的。但是,也是值得期待的,因为它能让你日臻成熟和美好。

  

讲座趋于尾声,朱志荣向同学们表达了真切期待:“所有想让气质为自己添光彩的同学,都必须从现在做起,从说的每一句话做每一件事做起,从一个微笑一个点头做起,从看一本书看一部电影听一首音乐做起,祝愿大家都能成为气质不凡、自信洒脱的新世纪青年。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