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团 见习记者 王珮琦)4月24日是第三个中国航天日,晚上七点,八号楼三楼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中国科学院地质化学研究所欧阳自远院士应邀而至,做客我校第280期“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讲述了一场中国的深空探索梦。
地球的好女儿:月球的诞生与作用
欧阳院士从月球的诞生开始讲起。月球诞生原因有多种猜测,目前比较认可的是星体碰撞说。40亿年前,一个星体冲撞到地球上,把地球撞得碎片四射,渐渐地,这些碎片聚集成了一个小天体。于是,在这场惊天动地的太空婚礼中,月球诞生了。
这次大撞击不仅让地球产下了一个女儿,还让地球产生了很多变化。地球的自转轴被撞歪了,不再垂直于公转轨道,从此有了春夏秋冬四时之分;80%的阳光被尘埃遮蔽,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草食动物失去了食物,生态链被破坏;年平均温度下降16℃,地球变得寒冷无比。好在,地球有强大的自愈功能,尘埃灰烬逐渐沉降在特底斯海,万物重见光明。
听众带着对这场撞击的震惊看向幻灯片上月球大大小小的坑,“你看这月球每天要挨多少次砸啊。”欧阳院士笑着说道。没有月球的阻挡,地球遭受的撞击将不可计数。因此光凭这一点,月球足以被称作地球忠实的保卫者。
先后在上世纪50年代及本世纪出现的两波探月高潮也引起了人们的疑问:月球除了是我们的保卫者,还有什么其它作用?
原来,月球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是太空战的制高点,利用月球基地可建立对地监测网和深空转运站。
除此之外,月球具有丰富的资源。首先,月球表面拥有充足的太阳能资源,能够转换为稳定的电能;其次,月球表面的氦-3是可控核聚变能源的原料,光100万吨便可支撑人类1万年的使用,而月球上的氦-3总量可达100万到500万吨。
月球还拥有超高真空、弱重力、高洁净的特殊环境,可供人类开发利用,如建立观测站、实验室、转运站等。
行则将至:嫦娥登月非南柯一梦
看到月球巨大的价值后,世界各国争先进行探月研究,中国也在这场竞争中迈开脚步。从1958年到1993年,中国用35年进行跟踪调研,综合分析月球探测进展并开展地外物资研究,培养了一支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队伍。此后,又经过了10年的分步论证,在2004年1月23日,温家宝总理批准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立项实施。
中国月球探测战略规划分为“绕、落、回、登、驻”五部分,目前已发射了嫦娥一到三号,嫦娥四号将在年底发射。
嫦娥一号于2007年发射,它拥有的三个镜头可形成月面立体图,它的激光高度机可探究全月面元素分布,进而进行对空间环境的分析。可惜最后嫦娥一号因燃料不足直撞月面,最终埋葬于丰富海,欧阳院士称其“乃英雄也”。
嫦娥二号在2010年发射,它绘制的月面图分辨精度可达七米,分辨率全球最高。完成月面探测任务后,它飞到拉格朗日二点,监视太阳的活动。最终,嫦娥二号在距离地球702万公里时与一个将要撞击地球的小行星擦肩而过,与其相距不到1公里。
2013年嫦娥三号发射,它实现了月面软着陆,完成了探月规划中“落”的步骤。为纪念这一时刻,着陆点被命名为“广寒宫”。
而将于今年年底发射的嫦娥四号,背负着进一步探测月球背面的任务。在发射嫦娥四号前,用以提供地月通信支持的中继星——“鹊桥”将在今年五月先行探路。在它的支持下,嫦娥四号将完成“回”的任务,即在月表钻孔取样带回地球。为了这次发射,探月团队研究出了一种“再入回收段”的方法,使其得以平稳降落。
行将更远:中国的火星探测和太阳系探测
中国的深空探测将不止于月球,而会飞得更高更远,进行对火星和太阳系其它星体的探测。
对火星的探测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开展:探测火星的生命活动信息、探索火星的本体科学以及探讨在火星建立人类第二个栖息地的前景。
科学家们希望,人类能够将这颗贫瘠的行星改造成一个拥有蓝色天空、绿色平原的新世界,使地球-火星成为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姐妹共同体。
对太阳系的探测有着更多更广的目标,例如对系内生命信息的探寻,对类地行星的比较研究,探索如何对地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如何再造一个地球等等。这些都是需要科学家攻坚克难、着力实现的目标。
在讲座的尾声,欧阳自远院士情到深处,对在座的同学寄予了殷切期望:“月球与太阳系的探测开拓了人类的美好未来,年轻一代要继续奋斗,为人类社会持续发展作出无愧于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