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人文讲座工作组提供
■记者团 王人可 刘星言
2017年4月21日晚七点,华科东九楼B202教室早已塞满了人,在同学们的翘首以待下,一位身着西装,形容清矍、发丝斑白的老人迈着沉稳的步子走进了教室。刹那间,掌声雷动,不仅献给这位央视86版《西游记》作曲人,同时也在向经典致敬。
“眼镜蛇的‘镜’,不清不白的‘清’。”许镜清介绍着自己,嘴唇微微一抿,旋而叹出一丝笑声。初夏未至,武汉却已微微氤氲着热气,许镜清打趣道:“武汉武汉,下了车就满身是汗。”全场欣然,饶有兴致地等待老爷子分享30年音乐背后的故事。
他用东北口音幽默地说,总是被人称为老头儿,却一辈子没当过谁的头儿。“我只是个天鹅蛋,遇到合适的温度就会孵化,展翅翱翔,”他坚定的目光穿透金丝眼镜,“《西游记》就是我合适的温度。”
千里马遇上伯乐
“首先,我有一个请求,今天是杨洁导演离开人世的第六天,我本该在北京悼念,但我现在在这里演讲,请大家站起来为杨洁导演默哀一下。”许镜清面容肃穆,目光却柔软而真诚。全场起立,一起悼念留给大家无数经典回忆的86版《西游记》导演杨洁。
杨洁是许镜清的伯乐。“我在北京单独和她做了告别,追悼会人多,我怕当着众人的面嚎啕大哭。”许镜清哽咽着,语速放缓,“她是我一辈子的记忆,一辈子的怀念。”
《西游记》拍摄之初,七个颇有名气的作曲家已遭到杨洁的否定。而当年的许镜清名气未显,能拥有进入剧组的机会是极其偶然的。时隔多年,他依然记得1983年初春,他的座驾——一辆40多块钱的二手自行车,发出破旧的“吱吱嘎嘎”。
彼时文革结束不久,人们脑子里尚绷着阶级斗争的弦,许镜清给《小螺号》演唱者程琳录了一盒磁带,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其中的歌曲被人称作是“黄色的”、“下流的”、“软绵绵的”,他还被单位记了严重处分,许镜清为此痛苦了很长一段时间。
央视同时邀请了他和另外一位作曲家,要求两人交替,一人负责一集电视剧的配乐。但许镜清在心里默默想着“这人不懂音乐”,曲风必须一致,两个人是肯定不行的。后来央视又决定在他们俩之间择优录取一人。
第一集《孙悟空出世》的配乐《欢乐的花果山》真正决定了许镜清的去留。鼓点一出,鲜明欢快的音符随小猴子们跳跃着,花果山热闹非凡的场景顿生灵气,立马抓住了杨洁导演的耳朵。旁人和她说这是个没名气的作曲人,她硬派地回应:“我要的是人,是音乐,不是名气。”于是,许镜清就“独吞”了《西游记》的作曲。
“没有杨洁这样果断果敢,能拍板说话的导演,《西游记》拍不下来,剧组的矛盾太多了,事情也很复杂。”许镜清一字一句地说道。回首往事,再多辛酸终付笑谈。
坎坷和痛苦是智慧之母
76年光阴在许镜清脸上留下斑驳印迹,而他眉眼中流露出的却不仅是岁月沉淀的释然平和,还有孙悟空般的热血与上进。“人这一生都很累,人类人类,就是很累嘛。”许镜清认为,不平凡的人生,就是各种各样的痛苦,生活的艰辛给予了他灵感的基石。“灵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自坚实的生活,是生活和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而后迸发。”
1983的冬天,许镜清坐在332路公交车上,看到北京动物园旁边有个菜市场,许多郊区的农民在挑担卖菜、摆地摊,行人络绎不绝,喧闹嘈杂。许镜清突然叩问内心:人每天忙忙碌碌是为了什么 ?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雪花在空中凌乱地飘着,触目是衣衫褴褛的乡下人,那一瞬间,他想到了他的母亲。
许镜清循着回忆,眼眶泛红,苍老的声线微微颤抖。父亲在他15岁时过世,他在家里排行老大,理应放弃读大学,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而母亲却养小鸡供他上学。当时家里一贫如洗,就连5块钱上学的车费都是东拼西凑借的。整个夏天许镜清只有一件衣服,晚上洗了,第二天半湿半干地穿着去上课。
母亲衣服破烂、头发脏乱、满脸灰尘的形象与眼前农民的模样重叠在一起,“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飘进了许镜清的耳朵。
许镜清记性不好,一下车,他就连忙拦住一名路过的小学生,向他借了一个铅笔头,又从兜里摸出一个烟盒,垫在电线杆上写下了句歌词和旋律。离单位还有不到200米,他不断哼唱着这句歌词,“眼睛都不看路,生怕丢了这种感觉。”回到办公室后,他从第一句开始谱写《敢问路在何方》。
“我醒悟了,她睡过去了”
《女儿情》里有一句令许镜清耿耿于怀了30年的歌词:“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在他看来,“圣僧”太严肃,喊“哥哥”才能表现女生对意中人的喜爱。可杨洁坚持不改歌词,“杨洁是大腿我是胳膊,胳膊拧不过大腿。”许镜清笑笑,台下的观众也被他逗乐了。在2008年第三版的《女儿情》中,他终于得偿所愿,将歌词改成了“悄悄问哥哥,女儿美不美”。
在杨洁被人从太平间里推出来的时候,许镜清发现她面容安详平和,仿佛闭着眼睡着了。他不禁联想到,杨导年轻时是女儿国国王一样高尚权威的人, 她是不会俗气地喊“哥哥” 的。许镜清终于悟出了“悄悄问圣僧”,但杨导却永远地睡过去了。“唉……”一声长叹,裹挟了无限哀思。
“你们喜欢这首歌吗?喜欢的上来唱几句?”许镜清精神矍铄,言谈幽默,活像个老顽童。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张志法是许镜清的忠实粉丝,他主动请缨,上台演唱了几句,被许老夸作是“优秀的通俗歌手”。台下举起的手如春笋般窜了起来,许镜清既惊喜又感动,操着北京口音豪迈地说:“真想唱上北京找我,哥们儿给你找录音棚。”
许镜清开始吊观众胃口,“我这人唱歌贼难听,我敢唱,你们可不敢听。”
“唱一个吧!” 许镜清越是自嘲,观众越是好奇。
“你们不要命啦?”许镜清明明还是端严的模样,语气里却夹带着孙猴子般的狡黠。
灵感的产生来自生活和艺术积累
许镜清本想跟着剧组去印度采风,获取创作异域风情歌曲的灵感,却被杨洁拒绝:“一个萝卜一个坑,没你的份儿。”无奈之下,许镜清灵机一动,找印度电影来看。他从印度电影《流浪者》的歌曲《拉兹之歌》中找到了《天竺少女》创作思路。
许镜清因忘词,含糊地用几个音代替、气息欠稳定地哼唱了几句《拉兹之歌》,引得台下观众忍俊不禁。“别笑,再笑我脸红,我不好意思。”许老眼神向下扫动,嘴角自然地咧开,面泛红光。
工作人员播放了一段《天竺少女》,“这歌好听吗?大点儿声?一个中国人能写出外国歌,天才吧?”许镜清诙谐童真,像个考了满分、等待表扬的老小孩。但旋即他又谦虚地表示:“我没什么才华,就会写点儿歌。”
《西游记》中许镜清创作了13首配乐,“我从不把我的歌当经典,大家愿意听、愿意唱,如是而已。”许镜清自称中国影视电声音乐第一人。当时央视并不认可电声音乐,差点把他的歌换掉,但杨洁喜欢电声,“电子鼓不敲,孙悟空就飞不上天。”全场开怀大笑,掌声雷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