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佃来:现代社会里的传统将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17.10.20

来源:记者团 编辑:文露漪 见习编辑 王子托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记者团 见习记者 胡彩霞)10月18日晚19:00,第2194期人文讲座在东九教学楼C103召开,往常安静的自习室里人潮涌动,李佃来教授正幽默地打趣,“我是武大的讲师教授,就是和华中大有着说不清道不明关系的那所学校。”


  在一片融洽的笑声里,李佃来带着同学们在政治哲学的基础上开始了对传统文化处境的讨论,对中国传统的前世今生进行了展望。


道阻且长——于误解中跋涉的传统


  李佃来由学术界对于传统的两种错误态度出发娓娓道来。第一种对待传统的态度是:全盘否定。持此类观点者通常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放在二元对立的框架中加以比照,认为小农社会比不上工业社会,宗族礼法制难及现代法制,在不同的时间空间维度的对比中,得出“古不如今,西方的月亮比中国要圆”之类的结论,对此李佃来表示,“传统有其自己的历史和地域性,不能这样强行比较。”


  李佃来认为,对待传统还有一种有失偏颇的态度:全盘肯定。以著名儒学家蒋庆为代表的学者认为,主张学习西方文学的新儒家“复不得吾国礼乐政教之本,徒以西洋外来之民主法治为外王”,蒋庆更加提倡一种继承儒家以传世,全盘接手以复古的治学模式。但是传统并非泥古不化,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中也不可避免掺杂糟粕,并不能全盘照收。


  “传统”,百度词条解释为:世代相传的精神、制度、风俗、艺术等。不能够简单把它等同于过去或者过去的事物,李佃来认同黑格尔的观点,他认为传统不仅仅是管家婆,不是自然规律,不是一尊不动的石雕,而是生命洋溢的一条洪流,离他的起点越远,它就膨胀地越大。李佃来教授说,“传统既是前一时代的终点,也是新生的起点,不同时代的人会赋予其新的内涵,传统必须要在不同时代中梳理脉络。”


  李佃来亦解释,我们绝不是一成不变地承袭传统文化,而是在剔粕取精的前提下,以开放的全球观和与时俱进的时代观去不断为传统赋予新的生命力。


返本开新,六经助我——“接着讲”还是“照着讲”


  “照着讲”,顾名思义,便是读原著,回到文本及其时代背景,忠实还原原作思想,也就是“我助六经”;“接着讲”便是承接原作观点讲好我们的故事,这是“六经助我”。


  李佃来称研究文本时应该照着讲,忠实原著,但是对于继承传统,李佃来则表示:“我认为对待传统应该接着讲,要在继承中发展创新,不断为其注入新的活力。社会上出现的一些现象,诸如穿古装行古礼读古书、书塾教育、国学热,这些形式上的东西并不是对待传统的正确态度——而过犹不及只会在当今社会显得怪异荒诞,复兴和尊重传统并不需要采用这些方式。”


  李佃来认为,传统不是泥古守旧,而是求是创新,是在接受过去的思想资源政治精华的基础上创造今天新的生命结构。“我们不能和过去断开联系,要学着接受过去而不是回到过去。接着讲绝对不是复古,而是从传统和历史中挖掘今日所需要的资源,是返本开新。”


  李佃来还表示,传统应该自为(主动去发展进化)而不是自在(被动地消极存在)。


一桥贯古今——开启传统政治哲学的时代意义


  李佃来说,“政治哲学不同于政治学,它不会具体地阐述施政纲领而是致力于指引政治格局大方向和构想蓝图。”李佃来专攻政治哲学,对传统的认知自然也渗透在了家国天下的大格局中。


  “传统政治哲学和现代政治哲学并不对立,而有某种对接的可能性。”研究发现,中国古代以仁为核心的民本思想,和现代权利学有贯通之处。中国传统哲学讲的具有先验性的良知,如王阳明所提倡的先天道德精神,同现代以德化人以法治人的公共理性建设有异曲同工之妙。李佃来对中国传统极有信心,“传统的路会越走越宽,绝非泥古不化。”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