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团 见习记者 殷宇婷)2017年11月2日,东九C103教室里,唐世平在掌声中从容站上台。深蓝色的西装和略微斑白的头发使他更显儒雅。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唐世平开始了这场关于社会科学的漫谈。
为何而生,为何而存
人们常说“科教兴国”、“科技强国”,但坚船利炮的背后不仅仅是自然科学技术。自公元1500年大航海时代以来,地理的局限已被突破,制度开始超越地理成为决定人类社会命运的最重要变量。这就是中国在宋代曾那么先进却没有进入现代化的原因。“坚船利炮的背后是好的制度体系,即变形为规则的社会科学知识。”对于国家或整个人类社会而言,发达的社会科学知识至少和自然科学一样重要。没有好的社会科学难以很好地管理社会。
唐世平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过去几十年改革开放,邓小平最伟大的事情就是允许中国人民赚钱。在毛泽东主席执政的时代,他允许国家赚钱但不允许人民赚钱,结果发现国家富强不起来。”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远比毛泽东时代造“两弹一星”大得多。几乎可以肯定,只有“两弹一星”而没有市场经济的中国和现在的北朝鲜不会有太大差别。而“改革开放”的知识基础是社会科学:“让市场起作用!”
所有的这一切只是为了造福人类,人民的福利是知识的唯一目的。“这不是口号而是确确实实应该指导我们去努力,去探索的一个终极的目标。”面对PPT上一张汶川地震中老奶奶悲伤哭泣的照片,唐世平声音渐渐轻柔,他动容地回忆“她和我的外婆很像,她们的头巾包括皱纹都很像。我很小的时候就由我的外婆带大。”人类一词,不是空洞的,它是如此地贴近生活,贴近自我。
挣脱哲学的枷锁
“我建议学生在30岁前,不要读太多的纯粹哲学。”唐世平面对在场学生,甚至还有来自哲学系的学生,依旧如此建议。不少台下的同学都产生了疑问,小声私语。
在高中课本的熏染下,我们通常以为哲学是指导科学的。面对同学们的疑问,唐世平不禁怀想过去“我们上学的时候特别膜拜哲学,除了国内的政治思想教育以外,还了解许多类似康德、尼采等哲学家。但我个人现在的理解是:哲学并不指导科学,很多时候事实上,哲学都在阻碍科学的进步。”唐世平现在认为,哲学只是一种思辨的游戏,但科学讲求实际证据。所有哲学中的应然问题,最终解答都必须建立在实证的基础上。因此社会科学具有天然的哲学意义。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对哲学的过于膜拜是没有必要的。
而哲学更不能代替社会科学。虽然纯粹的道义哲学仍有存在的意义,如教化人民、提供潜在的思想等。但纯粹的哲学只能是绝对的唯心主义,没有坚实的实证和实在基础,最终陷入“从文本到文本”,或者“我注六经,六经注我”的窘境。
何谓好的科学研究
在许多人眼里,社会科学应该归于文科,即与文学、历史、哲学等相似。但唐世平认为,之所以社会科学中有科学二字是因为它的本质其实与自然科学无异。因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大体上的方法核心都是比较。而且好的社会科学其实比自然科学更难。因为社会科学研究中能够做实验的机会实在不多。
“那什么是好的科学研究?”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很明了,可又不知从何答起。唐世平按困难的程度,为同学们列了一个“阶梯”。最基础的,是提供较好的关于一些历史事实的解释,修昔底德斯和司马迁等就是这方面的巨匠。虽然他们也十分伟大,但在唐世平看来,这在科学的意义上只作为一种描述。上一层是系统的整合,例如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这是唐世平心中中国自宋代以来唯一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社会理论。再高一层就是提出一个革命性的理论或者范式,如日心说、进化论等等。这是一种对世界的颠覆,就像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一样震撼人的心神。而最难的,是提出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问出为什么有百天黑夜的人,他是哥白尼的老师,他是开普勒的老师。”他们就像巨人的肩膀。
关于选择好的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唐世平告诉同学们,整个实证社会科学其实只有两个核心问题,而且这两个问题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合作与冲突、群体的兴旺。如果研究的问题和这两个问题不相关或相关但是联系太远,那这个研究一定不太重要。唐世平就举了几例他研究的问题,如石油与族群冲突。
讲座的最后,唐世平为同学们读了一段他作为一名社会科学家感触至深的文字。“It is unimaginably hard to do this, to say conscious and day in and day out.”他的声音坚定而又温柔,话语背后是他为科学奋斗的日日夜夜。语毕,掌声雷动。不仅是为唐世平,还是为众多献身于科学的战士们。
注:唐世平,目前极少数具有真正世界学术影响的中国社会科学家之一。出版有三部英文专著、二十余篇顶级和一流国际刊物论文,其中2013年的英文专著The Social 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获得了“国际研究协会”的“年度最佳著作奖”。他也是获该奖的第一位中国学者,第一位亚洲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