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团 杨梓苑
“历来正史不载画家,认为这是雕虫小技。所以,对于黄公望,我们无法绘一幅纤悉毕俱的工笔画,只能勾勒山水朦胧人朦胧的大写意。” 3月21日19:00,东九C103,日本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王瑞来在宋元时代背景的底色下勾勒出了黄公望的简单生平。
浓墨重彩为质
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是生于宋末的元代画家。王瑞来用浓墨重彩来形容黄公望的时代底色:由宋入元,黄公望生活的时代极其特殊,“长寿的黄公望,几乎与元朝相始终。”1279年宋朝灭亡,黄公望十岁。易代之时,其生父去世,母亲改嫁黄氏。王瑞来觉得黄公望之名得来十分有趣,“当时黄公年事已高,望子久矣,黄子久便有了黄公望一名。”
对于黄公望生父之死,王瑞来有自己的推测:“当时元军受到宋军顽强抵抗,陷落后的常州遭到元军屠城,”而常州与黄公望生活的常熟相距不远,“黄公望生父死于常州屠城之际也不无可能。”
黄公望生长于江南,“幸运的是,蒙古铁蹄基本上是无血征服了江南,使得千年繁华的江南社会结构与生产力没有受到较大重创,使得江南地区南宋的浓厚文化氛围在无形之中塑造了黄公望。”
心明似镜为神
“中华帝国的改朝换代始终换汤不换药,前朝的法令如果没有明令废除,到了新朝也一样生效。”因此,尽管童子科(古代通过童子科来选拔神童)在南宋时有废止,黄公望继父坚信其将再兴,对黄公望寄予了厚望。
然而,元朝大部分时间科举停废,千百万士子梦碎,士人入仕路径,只剩下为吏一途,黄公望也未能免俗。
初次入仕,黄公望便官场失利。“黄公望性廉且直,因经理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而获罪,初次为吏的生涯被被迫中断,过早结束。”
这样的黄公望也给如今的胥吏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王瑞来认为今天研究胥吏大多描述的是其欺上瞒下鱼肉百姓的作风,“其实行政管理胥吏化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政治的进步,”能让管理更具效率。
初次失利后,黄公望又二次从事了胥吏的行当,在中央的御史台为吏。二次为吏却也好景不长,“黄公望受张闾所累而入狱,当时黄公望已47岁,被捕入狱令其深受打击,对官场心灰意冷。”
超然物表为境
郑元祐诗中云:“不惮北游行万里,归来画山复画水。”王瑞来认为,诗中或许讲的就是黄公望出狱回到江南故乡的场景。从此,黄公望真正寄情山水,开始了作画生涯。“或许我们该感谢黄公望的仕途蹇涩,让官场少了个官僚,画坛多了位巨匠。”
但是,黄公望并非晚年才开始作画。“黄公望从三十三岁便作有《设色山水》,次年还作有《深山曲坞卷》,足以证明黄公望学画之时并非已届晚年。”只是黄公望晚年的名声大振给人们造成了晚年学画的错觉。
除了作画,终结为吏后的黄公望还从事有多种职业。“黄公望始终顺应时代潮流,长期为吏之后又入教、教书、算卦。”黄公望加入道教中的全真教,还为教友无用师作画《富春山居图》,黄公望因此成为了观察科举停废后士人流向的绝好缩影。”在王瑞来看来,黄公望可以说是生不逢时,也可以说是生逢其时。“若不是遭遇了科举停废的时代,他也会金榜题名,成为又一个陆游、苏轼。但要不是在元朝,逢上了思想钳制不多的时代,宽松自由,黄公望也不会成为一只展翅翱翔着的骄人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