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杨士莪:在海疆防御领域形成国防“重拳”
发布时间:2017.04.07

来源:党委宣传部 编辑:刘坚 浏览次数:

  ■记者 王潇潇 崔美娇 高翔


  作为我校“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第267期嘉宾,中国水声科学奠基人杨士莪院士来校与学子分享了有关水声科学与海疆防御方面的知识。借此机会,记者对其进行了专访。采访中,杨士莪院士肯定了华中大多年来在国防教育各方面的举措,并依据多年教学经验,阐释了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培养理念。针对国内外局势,他认为华中大应发扬自身长处,善用优势学科,在海疆防御领域形成一记国防“重拳”,学生们应各抒所长地统筹各自学科优势,从不同方面落实国防教育。



记者 朱必勇 摄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后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发展战略,这极大地凸显了海洋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您觉得华中大作为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应该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为我国的海洋防御贡献力量?


  杨士莪:我觉得这一战略的提出很符合目前我国国情。近几年来,国家经济有了较快发展,而我国周边形势比较严峻,所以总书记上台后就喊出建设“蓝水海军”口号,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海军指引了方向。但是当我们的探索深入到“蓝水领域”后就要明白,海洋开发要知道海里有什么好东西,在哪儿?海疆保卫要知道海洋哪里有敌人,怎么去消灭?要想知道答案,不仅需要我所研究的水声科学,还需要学科相辅相成。就我所知,华中大还没有开设水声方面的课程,但我前些年到学校的船海学院进行过交流。我认为,与不同专业的专家交流能够促进整个学术领域的发展。尤其对于我国海疆的防御,更需要像华中大这样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进行针对性研究,将各优势学科综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大拳头”,这样的“重拳”对国防来说更有力量。21世纪已经不是那个靠打仗(保家卫国)的年代了,需要用知识搞好国家防御。


  记者:华中大一直积极推进国防教育,如举办讲座、开设军事理论必修课、开展入学军训等。您对这些国防教育举措有什么看法?


  杨士莪:这些做法值得在各个高校推广。我从1950年开始教学,到现在快70年,本科、研究生、博士我都带过,但我认为,本科教育最为关键。20岁左右正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的教育就显得很重要了。华中大能从课内课外两手抓国防教育,这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防意识有重大作用。1950年我穿上军装,那时我只有19岁,现在我很庆幸自己能在那个年纪感受军队氛围。刚开始我对国防知识了解得还不够深入,但是部队的培养、历练及严谨的学习生活环境让我对国家、国防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直到现在我看新闻都尤其关注国家时事报道。


  今天讲座的主题是“热爱海洋,保卫海疆”。其实水声研究在我国并不热门,但是同学们非常执著地请了我很多次。我想这就是华中大的国防教育在起作用,他们现在已经有国防的意识,并且想传递给更多同学。还有这个主题,也很有使命感。当时学生和我前期沟通时,谈到南海问题,个个都是义愤填膺。他们和我当时差不多的年纪。所以说,如果本科生门能在入学后就有来自课堂内外不同形式的国防教育熏陶,那么当他真正长大后,会从内心深处关注国防事业,这对他们的一生都有影响。我知道现在很多像华中大这样的高校,每年新生开学都会进行军训,这也为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国防教育课。


  记者:华中大一直用行动来开展本科生国防教育,也是希望能在本科这个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就让学生有国防意识。那么依据您多年从事教育事业的经验,不知您对现在高校的国防教育有何建议?


  杨士莪:我认为,爱国主义教育是国防教育的基础。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就要先从爱国主义开始培养。当你有了一颗爱国心,你就会在生活中不自觉地关注时事、了解时事。这种潜意识中散发出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同时,我认为爱国主义还应该是具体化的,要结合自身知识。换句话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局势,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考虑问题,但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挖掘一个事件背后的“故事”。像我们水声研究人员,我们的爱国就体现在多关注前沿的水声科技、发展趋势等方面,争取将自己的研究再深入一点、再向前走一步。接待的同学告诉我,华中大有90多个专业。所以理工科的学生,就可以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地去思考、做实验,试着去探究出国防装备背后的原理。当然,华中大也有很多文科类的专业,那就可以多办像今天这样的讲座,激起更多学生的爱国情怀。我认为这样的爱国才是理性的,才是有价值的。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