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立群:全球化的文化逻辑
发布时间:2016.11.27

来源:记者团 编辑:王珏蕴 郑志皓 见习编辑彭辰辰 浏览次数:

记者团  周金钟  摄 

█记者团 付蕾


11月25日晚上七点的东九楼B301,黑龙江大学副校长、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丁立群为华科同学主讲了第2151期人文讲座——“全球化的文化逻辑”。


全球化,是全球变成一个互相影响的系统的过程。丁立群用蝴蝶效应做比方:在一个系统中,一个小点的变动都会产生巨大影响。随着经济、市场一体化的深入,全球化进入深层方面——文化全球化,矛盾和冲突随之更加纷繁复杂。


而文化逻辑指的是在全球化过程中西方与东方各自的思维方式。丁立群认为,在全球化初期,东西方的文化逻辑相互冲突而陷入消极。至于如何克服这样的消极逻辑,他提出了一个独特观点:“文化进步主义”。


两种文化逻辑之间的冲突


在丁立群看来,全球化可归结为一系列发展中与发达国家、东方与西方之间的冲突,而在文化方面则可概括为两种趋势的冲突:文化同质化与文化异质化。前者指的是西方国家以全球化为契机,人为推广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来同化与自己不同的第三世界的文化;而后者则相反,指的是在西方国家的压力下,第三世界国家强调本民族文化的个性,以个性对抗普遍性的过程。


丁立群介绍道,在这两种趋势中,各个国家纷纷为自己的文化行为做辩护,其中所用的文化逻辑,就包括了文化进化论和文化相对论。文化进化论和文化相对论是两种人类学理论。发达国家的文化逻辑倾向于前者,而发展中国家为了对抗文化侵袭,则更倾向于后者。

    

文化进化论是是生物进化论在文化领域的表现,有特殊进化和普遍进化之分,其中“普遍”表现为一种文化对多种环境的适应,文化进化程度越高,适应性越强。它认为文化有贵贱高低、先进落后之别,这与发达国家的全球化战略内在契合。文化进化论者将西方文化看作进化最高点,倾向于较高文化对较低文化的侵略和取代。文化进化论也成为了发达国家进行文化殖民的文化逻辑。


而文化相对论则认为,不同文化形态在价值上是平等的。文化是多元、相对而不可比较的,本身并无标准,因此也无高低之分。作为西方中心论的对立面,文化相对论代表了落后民族的利益,对落后民族具有亲和力,从而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文化逻辑。


集二者之优的第三种文化逻辑


在丁立群看来,上述两种逻辑都有片面性。文化进化论以生物进化论的规律性为外衣,具有欺骗性和强制性,否定了文化的民族性,为西方殖民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其对于发展中国家仅是外在的压力,会引起抗衡,引起发展中国家的逆反心理。


对文化相对论,丁立群也做了慎重的评价。他认为,在西方社会,文化相对论能够限制西方中心论,消解西方的话语霸权,从而起到解放思想的作用;而对全球化浪潮中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文化相对论也能有效保护其本民族文化。但他也认为这是一种理论比较保守——由于过分强调文化的相对性,否认了文化的时代性,为发展中国家安于现状提供了理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和改革开放。


为摒二者之弊、集二者之优,丁立群提出了第三逻辑——“文化进步主义”。


“要在全球化之中寻求一种全球公认的价值。”丁立群用文化进步主义作为这种价值的标志。不同于“进化论”和“相对论”,它强调的是“共同价值”——全人类共同利益形成的价值。在人类交往中,人类之间的共同要求会促使共同价值的形成。以共同价值为核心,可以衡量各种文化的进步与落后。面对同学们“能否找到这种共同价值”的疑问,丁立群坚定地表示:能。他举了两次气候会议的例子:尽管一开始各个国家有争论,但仍达成了一些共识,形成了可用于衡量各个国家工业的水平的标准。


我们该如何面对全球化


当今世界,全球化常常被理解为西方化。“这是一种片面的全球化观念。全球化,就应该包括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多元。”丁立群主张文化应当开放、互动和融合,在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新的价值核心,构建文化全球化的新秩序。文化进步主义,就是指这种文化的多向性与趋同性的统一。


东西方之争早在近代就已经开始。在新形势下,对于“我们如何面对全球化”的问题,丁立群也给出了他的答案:以文化进步主义作为全球化的根本的文化策略和文化逻辑。


丁立群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球化中,一方面要保持原有本色,另一方面,也要在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特色,促进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