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团 见习记者 尤金瑞)10月26日,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蔡恒进做客我校第2137期人文讲座,蔡恒进教授从“思与学的辩证关系”这一独特的角度切入,详尽阐述了主题——“人的教育与未来机器的教育”。
(记者团 马金瑞 摄)
讲座伊始,蔡恒进以孔子名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引入,指出当代人正处于知识碎片化的互联网时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有人提出了“互联网+教育”的方案。然而,虽然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尝试,但MOOC这类网络授课的模式仍未达到预期效果。对此,蔡恒进表示:“我们都知道教育方式会发生变化,但目前为止,教育还是不能脱离传统教材。”
为了探究思与学的关系,蔡恒进举了朱熹与陆九渊的“鹅湖之会”的例子,他认为朱陆理学思想之间的矛盾是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展开的,而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是否以心为宇宙本体”。在教育方面,他总结朱、陆二人的分歧是:“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
紧接着,蔡恒进在PPT中展示了人类认知的跃迁坐标和个人认知的跃迁坐标。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认知跃迁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以几十年为量级,而个人认知的跃迁却越来越集中于人生的前15个月,这就体现了教育的重要性。 “自我意识根植于个人感觉系统,它和认知能力是同步的,人的自我意识从出生就开始演化。”
在此,蔡恒进引入了“触觉大脑假说”这一概念,即,“我是我,外界是外界”,由自我意识导出“我”与外界的关系,从而引申到人工智能。
在未来机器的教育中,“人工智能”这一新生事物尤为重要。目前,以马斯克和比尔•盖茨为代表的一部分人对人工智能过于发达产生了一些担忧,认为它们或许会威胁到人类自身。对此,蔡恒进与学生们分享了他的独特看法:“这些威胁的根源在于,对于现在的机器,我们依然强调的是效率、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引导机器回到生命的本源即赋予机器自我肯定需求。”
讲座的最后,蔡恒进坚定的表示:“人类最终的挑战不是制造强大的机器,而是如何教育机器,这就是未来机器教育必须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