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亮:此心安处是吾乡
发布时间:2016.11.06

来源:记者团 编辑:见习编辑 刘安琪 浏览次数:

■记者团 见习记者 付蕾


11月4日晚七点,毕业于香港大学中文系、现任香港浸会大学副教授葛亮主讲我校第2141期人文讲座。这期主题为“《北鸢》与葛亮的小说民国”的讲座与“纯粹”这个概念密不可分。荧幕上方,“此心安处是吾乡”几个字分外醒目。“我们心灵的皈依在哪里?我们怎样去寻找我们自己?”以此开篇,葛亮徐徐道来。


“为什么在那个大时代,与大家同龄的人会做出那些轰轰烈烈的伟绩?在当下这样一个太平盛世里,我们该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在演讲中,葛亮数次提到“人与时代”这个概念。他以《北鸢》中的人物为例:一个原本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画师,在当时时代的震荡下,体会到了知识分子内心和使命,因而毅然决然走向社会,设帐教学;一个本生于诗礼之家的人,却为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从商。这都是知识分子寻求真正人生价值的而选择的道路。“在这样充满动荡和可能性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造就自己,也造就他人。这样的时代给予我们的最丰盛的一刻是,我们也许慌张,但是不慌乱。”葛亮说道。


“风筝”是《北鸢》里一个重要的意象。风筝本身是微妙的,因为那一根线,它在狂风席卷之下仍不会乱了方寸。“我们之所以成为一个中国人,是因为我们身上依然流传着一些祖辈留下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是构成‘风骨’的基石。”葛亮说,中国人是一个热爱的体面的民族,这体面里包括自尊、包括含蓄,以及“风筝一样的精神”——在一个时代里面不慌乱,忠于自己,在动荡之下仍有自己的原则,这就是体面。


这本小说也是从1925到1947年半部民国的历史。“大家认识的历史人物多是帝王将相,挥斥方遒式的人物,但我认为,历史来自你我他,来自芸芸众生。”提到作品中一个地位颇高的“大人物”,葛亮评价道,“他固然是一个历史人物,但同时也是一个父亲、一个丈夫。而我想表达的,恰恰是他作为一个人的不得已。”历史生发于毫末,汇集,从而生成质变。在这本小说中,读者看到了传奇,但更多的其实是日常。


《北鸢》是一部以家族史为基础的长篇小说,主人公卢文笙以葛亮的外公葛康俞为原型。“卢文笙是一个善于同时代和解的人,对时代有相当大的包容力。在这种包容之下,你可以体会到那个时代与人相互成全的关系。”在葛亮看来,民国是一个虽然动荡充满了可能性的时代,而可能性恰恰来自于一个时代的巨大包容。


《北鸢》里的另一个人物毛克俞则以葛亮的祖父为原型。“我的祖父受其舅父陈独秀先生的影响,养成了孤绝的性格,使他一生中与政治无涉,对时代也始终保持着距离。”


而葛亮认为,作为一个在时代中的人,出世入世不必决绝,可抱出世之心进入世俗,亦可以入世之姿态保持内心的坚守。“中国人历来有着对事物的善意,这种善意就在于中和。峣峣者易折。你若和时代抱有紧张的关系,时代同样会报以紧张。你若体认时代,时代也必然有所回馈。”


演讲过后,现场的同学们踊跃提问,一时间文学气息严肃而厚重。前来旁听的来自华科附中的程夏怡是葛亮的书迷,她说:“这次讲座让我更具体地了解到了《北鸢》的意象涵义和作者想要通过小说表达的处世之道和历史观,以及中国人应该持有的品格。葛亮老师的风骨,在于平和,在于以介微之身面对时代世事时的包容和坚守。”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