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团 毛祉倩
4月25日晚,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庞中英教授做客我校第2114期人文讲座,对2016年中国轮值G20主席国背景下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与讲解。讲座围绕“领导、协调、合作、治理、秩序”五个主题展示了中国与G20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过去式
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外交处境艰难,严重失衡的国际力量对比对中国极为不利。基于此种国际态势,中国采取“韬光养晦”外交策略,以期抓住历史机遇,谋求最大发展。庞中英介绍道,这种策略预示着崛起和复兴后的自我克制精神和风范,作为大国和强国居大而不欺小,恃强而不凌弱。
“国际关系是一门艺术,它就好比一场音乐会,像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既有溪流般的欢快跃动,也有暴风雨中的电闪雷鸣。”他认为国际关系表现以冲突和竞争更为明显,其次才是合作共赢,而促进国际关系发展本身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从而争取更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
如今“天涯若比邻的”般的国际关系与上世纪相比已经大不相同,外交政策也自然需要作相应的调整。庞中英解释道:“经历了一代人的时间,一个显而易见的变化就是中国已经参加了几乎所有的国际组织和地区组织。”因此他提出,在全球化世界进程中,中国作为国际权力的一部分,应当发挥国际领导作用,与他国一起承担国际责任。
现在式
“此次G20峰会真的会成为全球治理的新起点吗?”今年9月将在中国杭州举办的G20峰会早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与其他学者不同的是,庞中英有着一份疑惑与期待。在他看来,现存的世界秩序并不完善,中国作为全球体制的基础,致力于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乃是理所当然。
尽管每个人对新秩序的理解不同,但中国已是现有世界秩序的一部分这一事实不容置疑。庞中英以今年一月的发生的两件国家大事为例,具体阐释中国作为全球治理建设者角色发挥的作用。“15日中国正式加入欧洲复兴开发银行、16日亚投行在北京举行开业仪式,正好展现了中国一方面加入现有秩序,另一方面建立新的国际机构的积极形象。”
许多人认为,中国在致力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同时,美国等西方国家仍在维护旧秩序。庞中英反驳了这一看法并指出,西方国家也在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并且致力于使新秩序符合自己的利益愿望、接近自己的设想。他还利用中美两国在“相互评估进程”的例子解释现有国际秩序的不完整性:“如果美联储提高其利率,中国势必对此做出反应。反之,如果中国提升人民币发行量,美国也定会向我们施加压力。正是现有秩序的不成熟,才促进我们今后不断对此完善。”
未来式
庞中英从学术和历史两个角度表明中国仅仅被西方称作新兴大国的不准确性,进而得出了中国既是老牌大国也是新兴大国的结论,“我们不是要发展大国外交,而是要恢复到本来的大国外交。了解了国际现实中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应该更低调、做实事。这才是大国的低调。”
一直以来,庞中英都提倡处理国际问题时需要克服国际差异。他同时强调,意识形态的分歧常常是激烈冲突的起源,在国际争端方面还需少以意识形态为标杆。“正如美国的‘霸权稳定论’恰好为其霸权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每个国家都在试图增强自身的软实力,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目前形势下的中国仍然面临着包括自身发展与参与国际事务两方面的问题。只有系统化的全球战略与政策才能帮助中国真正走向全球。”虽然全球治理存在一定困难,但庞中英认为我们看待矛盾时不能太理想主义,“很多欧洲国家都曾在问题前退缩妥协,中国要避免‘叶公好龙’式地治理,真正承担起更多的国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