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志寰:愿你们为中国梦奋斗终生
发布时间:2015.11.12

来源:记者团 编辑:王思远 见习编辑 常璇 浏览次数:

记者团 黄维 摄


    ■记者团 见习记者 卢功靖


   “坚决服从祖国分配,愿意到最艰苦的地方去。”11月1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铁路专家、原铁道部部长傅志寰,做客我校第249期“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与我校师生分享他与铁路的故事,同时表达了对祖国新青年的不一样的期望。

   

人生要有梦,也要有遗憾


    “人要有梦,梦是一个人的志向。”傅志寰说,自己小时候的梦就和火车有关,潜移默化就对铁路有了很深的感情,再到后来进入了苏联莫斯科铁道学院,从此与火车结下了不解之缘。


    1961年,傅志寰被分配到株洲电力研究所,当时第一台电力机车是按照苏联图纸生产,但后来苏联撤走专家。制造电力机车的技术难题只能交给这群“刚出校门的毛头小子”。傅志寰回想到当时候研究技术问题的情景,说到:“那是个激情燃烧的时代,是个‘愤’发图强的时候,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没有白天,没有黑夜。”


    傅志寰的第二个梦——提速梦,让平均旅速只有48公里的火车“跑”起来。但当时的中国铁路建设面临“一没钱、二没技术、三有安全风险、四复杂性高”的困难。傅志寰说到当时困难,就是“又要让马儿跑得快,又要让马儿少吃草”,但是,就是在这种艰苦卓绝的情况下,火车真的“跑”了起来。


    京沪高铁的建设消耗了傅志寰最大的心血,也是他老年的梦想。为了建设京沪铁路,傅志寰做了大量准备,等了18个春秋,做了260多个公关项目,把全线路230公里走了3遍。“付出很多但无怨无悔,为祖国铁路作出贡献感到骄傲”傅志寰感慨道。


    有梦就有遗憾。傅志寰坦言:“京沪高铁,是我花费心血最多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没在手中实现,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傅志寰随后补充道:“但是没有遗憾的一生,是非常态的一生,也是不完整的一生。有遗憾也是应该的,应该要有遗憾。我要感谢后人,帮我实现了梦想。”

                  

未来在你们手中

    

    随后,傅志寰结合自己的经历与我校学子交流了他对华科校训的见解。


    明德,“作为学生要有精神,要有前进的动力。”傅志寰认为钱学森时刻想着国家,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傅志寰也高度赞赏了达尔文、伽利略、居里夫妇等人追求真理的无畏精神、造福人类的无私品格。


    傅志寰回忆起毛主席在莫斯科大学赞美青年人的名言,“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天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傅志寰说道,这句话影响他的一生,使他学习充满了动力。回国后,傅志寰毅然决然地写下“坚决服从祖国分配,愿意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厚学,“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回想起自己读书经历时候,他笑着说,“我这个人不聪明,但是学习特刻苦。在大学时候,同学周末都是去舞会,但我们都不去舞会,就是好好学习。”在大学他被同学称作“面包干”,说他干巴巴的,生活没有情趣。但傅志寰并不觉得后悔,他说,当时候国家给他们助学金可以养活6.7个工人家庭,“如果不好好学习,真是对不起国家。”

求是,“实事求是,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傅志寰如此诠释“求是”的含义。


    创新,傅志寰多次谈到“引进”这个词,他认为,引进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从巨人肩膀上掉下来又会变成矮子。“创新能力绝对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拄着拐杖即使偶然进入第一方队,走了几步也会落后。如果说某些技术可以花重金买来,但创新能力是无论如何都买不来的,创新能力是内生的。”

  

    讲座进入尾声时,傅志寰寄语在场同学,“每位同学,你们最富有朝气创造力,是一支不可缺少的生命军。要充满信心放眼未来,为了实现中国梦要长期奋斗披荆斩棘,未来必将越来美好。”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