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天佑谈创新人才养成记
发布时间:2015.04.21

来源:记者团 编辑:张光辉 见习编辑 万昕阳 浏览次数:


记者团 张博雅/摄


    新闻网讯(记者团 见习记者 宋荷)4月20日晚,中国工程院院士、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专家柴天佑做客第233期“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从自动化科学与技术发展的角度谈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


历史反思,灵感因需而生


    中国在自动化领域究竟何时、怎样落后于世界?


    柴天佑认为,自动化自欧洲兴起,由需求推动,并结合数学研究与工业进步不断发展。而在中国,只重经验总结与应用科学的传统使得我国古代科学长期处于固步自封的局面。


    “当发明产生后,我们应学会的是控制,而非直接应用。”柴天佑以蒸汽机调速器的研发为例说道。他告诉在场听众,蒸汽机调速器上的两个小球通过快速转动产生的离心力使蒸汽阀下压,从而调节和控制蒸汽的进入量。


    他同时提及自动化科学与技术内涵的发展历史:蒸汽机调速器推动了反馈系统的稳定性分析;轮船掌舵系统、电话系统和火炮控制系统推动了经典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计算机与航天需求则推动了现代控制理论的形成......


    从工业革命至今,从控制、反馈到优化,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环环相扣。柴天佑认为,与他国相比,中国仍有一定差距。


在科研中学习科研


   “如果穷尽一生学习,会杂而不精。我们要在科研中学习科研”讲座中,柴天佑还特别强调了术业有专攻的重要性。


    他简略分析了3D打印技术的构想与研发过程:“60年代美国的一名计算机教授提出由计算机打印出一个社会的构想,美国基金会给予了这个看似无稽之谈的项目资金支持。研究至今,3D打印技术才刚刚成型。”柴天佑表示,虽然并非所有的研究都应像3D技术一样以全新的事物为对象来展开,科学也从不以对象来界定好坏,但是注重功能的创新,在原有基础上的再创造的特性却是必须的。


冷与热,用创新开创未来


    讲座现场,一位学生表达了她对未来研究生专业以及职业选择的迷茫。作为回答,柴天佑送给在场学生两句话——既要有“搞对象时的热情”,也要“敢于坐冷板凳”。


    他回忆起他曾经的一名学生:“数学是他的兴趣学科,我曾经批评他不要和现在职业好、地位高的同学攀比。既然选择了数学与自动化相结合的理论研究,就要全身心投入,如今他已完全解决了随机情况下的卡尔曼问题。从他身上我们学到,兴趣与特长结合,热情成就成功。”


    另一方面,柴天佑表示,现当代的自动化研究,甚至是所有的科学研究都应当讲究职业道德,不怕吃苦,敢于去尝试他人不敢做的领域,谓之“敢于坐冷板凳”。

    讲座最后,柴天佑表达了对当代学子的希冀:“以史为鉴,敢为人先,创新人才的养成首先是自我的重新认知、开拓创新。”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