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赵娜)4月29日晚,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李德毅再次做客计算机科学前沿高端学术论坛,以“大数据认知—— 云计算支撑大数据发现价值”为题,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计算机学院院长冯丹主持报告会。
李德毅以计算机创作对联和写诗为例,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地开始了演讲。他解释说,当计算机将表达某种意境的“字串”按照一定的规矩组合,就能形成对联和诗歌,并由此进一步提出,数据认知的突破口是“聚类”。大数据分析和挖掘的首要问题是聚类,这种聚类是跨学科、跨领域、跨媒体的,大数据聚类是数据密集型科学的基础性、普遍性问题。大数据聚类面临着可计算性、时效性、有价值三个挑战。
李德毅详细介绍了机器人如何认知,并提出在脑科学取得重大突破前能否做出一个机器驾驶脑?他指出,实现这一设想的过程充分体现出大数据倒逼人类认知科学前行,认知科学必须将文字、文明和传承以及人脑认知的社会属性作为切入点来研究人脑区别于其他生物脑的认知特殊性。结合人脑的认知,他介绍了人工脑的两种实现方法:人造生物脑和脑逆向工程——从行为水平上研发和人脑功能相当的机器脑。他指出,要依托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全面启动“中国脑计划”,认知脑、保护脑、模拟脑。
李德毅,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1967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1983年获英国爱丁堡海里奥特·瓦特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总参第61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指挥和控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总装备部科技委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主任,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他在国际上最早提出“控制流—数据流”图对理论,长期致力于自动化系统工程和信息化工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主编技术丛书7种,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40余名。1990年被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05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发表论文140多篇,出版中文专著3本、英文专著2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