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团 杨迷霞)左脚打着石膏,拄着拐杖,小心翼翼地走上讲台——5月14日晚七点,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专业博士生导师郭世佑为在座的同学们展开了一场“通识教育的紧迫性与瓶颈性障碍”的人文讲座。
“什么是通识教育?最简单的说,通识教育就是教你如何做人。”郭世佑如此说到。他还补充道:“通识教育追求的是学生人格的独立和完善,是自由思想的发展,其实质是对自由和人文传统的继承。”
郭世佑首先从大学的本质和使命阐述了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大学不是车间不是工厂更不是就业培训中心。”在此处,为揭示大学的本质,郭世佑引用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的话“大学的实质是思想之光,社会的灯塔”。
在郭世佑看来,大学一方面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这里的合格,绝不是是分数多少高,而是指拥有爱心,懂得尊重,有价值有意义的人。”另一方面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大学生不仅要为四年以后的就业,更要为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的创业而读书。”同时,郭世佑提出大学的使命是出人才、成果、思想,其中思想最奇缺。
就本科生、博士生发邮件来说,在郭世佑看来普遍存在五大问题。一是词汇贫乏,“四个字八个字,干巴巴。”二是群发痕迹明显。三是无称呼不落款。四是存在错别字而且语句不通顺。五是不从内心说“谢谢”。
随后,郭世佑举例美国的通识教育来与中国的通识教育进行对比。他指出美国的本科教育便是通识教育,已经然形成了重要传统,目前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有详尽的通识教育计划。“中国的教育离这样的程度还有一定距离,但我们更应该努力。”
“燃烧的是激情,飞翔的是思想,束缚人的是真理,打动人的是真诚。”郭世佑在讲座的最后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