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团 陈静雅)5月22日晚,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能主讲第2052期人文讲座,以“中国的代际框架及其社会影响”为主题,与同学们展开了交流讨论。
作为主要研究社会运动和集体行动、公共政策和绩效评估等的社会学家,刘教授对中国的代际更替别有一番研究。“社会学家首先都是从自身讲起的。”经历过八九动乱时期的刘老师,将中国近代至现代分为五代人:其中既有文革的一代,也有“恢复”的一代。但他尤其重点启发同学们思考我们“独生子女一代”,对当代青年尤其寄予了厚望——争当世界公民。
刘能说:“世界公民是指不仅关心自己的社区和国家,也关心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事情。他们关注世界上不平等、不公义和贫穷,亦愿意承担责任,身体力行。”他将青年比作“形成中的中产阶级”,是作为符号反抗和文化磋商的亚文化实践。
“关于未来,代际更替是不可避免的。”刘能感慨道,“但我非常赞同梁启超先生那句关于青年的名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强’。希望当代青年都能争当世界公民,为构建更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而努力。
讲座最后,刘教授总结了整场讲座的几个关键词:“政治转型”、“文化多样性”、“世界公民”、“全球价值体系”。面对楼管阿姨周凤琴的提问:“为什么有些年轻人对自己的父母和其他老年人很苛刻?”“毕业生的就业薪酬问题”,刘教授也从自身讲起,耐心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