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林:中国需坚守特色的文化形态
发布时间:2014.12.05

来源:华中大新闻网 编辑:余璐遥 见习编辑 刘梦婷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记者团 王一璇)“中国的崛起毋庸置疑,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道路就成了我们要关心的一个问题。”12月4日,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任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全国宗教学学会理事的赵林教授做客我校第2017期人文讲座“当代世界文化格局与中国文化走向”,同大家一起分享了当今时代的变化与中国的文化发展历程。


  讲座伊始,赵林从国际背景与中国的文化发展两个方面对文化冲突与中国所应走的道路做出了自己的阐释。他认为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背景发生了重大变化。以愤青为例,从30年前完全学习西方的愤青到如今在网络上宣扬着“打日本”,两种愤青的不同态度实际上意味着中国国力的崛起,也是国际背景的深刻变化。


  他认为,近30年间,从两大资本主义阵营对立到1991年苏联解体再到20世纪末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期间变化的不仅仅是政治制度,更是文明的变迁。同时他也认为,未来社会的冲突根源将来源于文化而非经济和意识形态。


  “文明是以传统的宗教信仰为纽带形成的最大结合体。”谈到文明,赵林将世界分为四大最主要的文明区。传统的伊斯兰教文明、东亚儒教文明、南亚印度教文明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构成了最主要的文明形式。同时,他指出当前西方文明仍然领导世界,但势头已经衰弱,而儒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正在并将进一步联合起来共同对抗西方文明。


  为印证这个观点,赵林举了美国911等恐怖主义的这个例子。小布什将恐怖主义与伊斯兰极端原教旨联系起来,社会的热点已经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发生的冲突,而是以美国为首的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的冲突。


  而在这种文化冲突的大背景下,随着美国战略中心向亚太地区的转移,中国也必然会面临着相应的文化威胁,这种以宗教信仰为背景的文化冲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中国提出了新的要求。


  谈及中国文化历程,赵林认为我们的发展在于不再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不再将殖民化等同于全球化。从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就一直在寻找文明的道路上徘徊。从全面西化到文革十年,从改革开放到社会巨变,中国对西方的态度时亲时疏,但却始终没有接受大面积基督教的传播。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中国也必须坚守自己的文化形态。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