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桂希恩:以医者之心战斗在传染病前线
发布时间:2014.09.27

来源:校友工作及对外联络办公室 编辑:见习编辑 邓妍方 图片编辑 施磊 浏览次数:

    

                              (记者团 张淼/摄)                

  新闻网讯(通讯员 华珍)他清贫而充实,以一颗医者之心战斗在传染病前线;他温和而坚定,以良知和勇气揭开病魔的真相,让阳光温暖了艾滋病人这个曾经被忽略的群体。9月26日,我校第三届“杰出校友”、现武汉大学医学部传染病学桂希恩教授做客第35期“华中大校友大讲坛”,回顾自己的从医生涯,浅谈艾滋病在大学校园中的感染情况。校长丁烈云出席活动。

  桂希恩,1960年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原武汉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志愿赴青海省从事地方病防治及临床医疗工作;1976年至今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感染科从事传染病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 1999年,他发现了中国艾滋病第一高发区——河南省上蔡县文楼村。2004年,桂希恩因在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工作方面的杰出贡献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之一。

  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从大学生涯开始讲述他作为一个传染病医生的经历。无论是赴青海省从事地方病防治及临床医疗工作,还是在湖北荆州血吸虫病的防治,或者与艾滋病患者同吃同住,桂希恩总是和传染病症零距离接触,这些没有影响他一心救治病人的决心。正如“感动中国人物”中颁奖词所描述一样,仁者的责任让桂希恩知难而上。“他让温暖传递,他让爱心汇聚,直到更多人向弱者张开双臂,直到角落里的人们看到春天。他不惧怕死亡,因为他对生命有更博大的爱。”

  桂希恩亲自动手研究传染病患者病根,不嫌脏臭为病人进行排便打虫治疗,深入病区钻研出血热及黑热病等。从农村缺医少药的环境和贫困病者的无奈中,他理解到构建完美社会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他只希望每一个百姓都能得到良好的医治。“我在农村看到一位盲人老人因卖血而患上艾滋病,我突然感到社会的残酷。盲人作为弱势群体,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关爱,还因为贫困去卖血。”演讲中桂希恩这种为百姓疾苦担忧奔走的精神让在场同学动容,会场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

  桂希恩还通过讲述“碘缺乏症”、黑热病误诊等事例自勉,讲述医者应在实践中收获经验,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他举例同班黄才华同学去世前还牵挂着社会,捐赠遗体奉献医学事业的例子,提倡每一位将从事医学的学生,奉献自己造福他人。

  桂希恩通过数据、案例与学生们浅谈了艾滋病在大学校园中的感染情况,针对其传播途径、预防、治疗及社会影响等方面作了介绍。他劝勉大学生们要有责任感,洁身自爱,珍爱健康,并强调要关爱和尊重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不能有歧视,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艾滋病防治。

  此次返校,桂希恩为母校捐款2万元支持教育事业。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