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振宁:带着中国建筑走向世界
发布时间:2014.10.21

来源:记者团 编辑:张笛扬 浏览次数:

记者团 李雨朦/摄

    ■记者团 见习记者 关若琳


    10月20日,建筑艺术评论家、独立策展人方振宁作客我校第2005期人文讲座,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作为主要策展人带着中国建筑艺术参加世界主要建筑艺术展的经历。


    方振宁自称学习版画出身,走上建筑之路全因爱好。从1992年至今,在建筑艺术上已经走了22个年头。2008年,作为项目策展人,方振宁参加了在比利时举办的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展出项目为“心造-中国当代建筑前沿展”。“心造”二字,概括了方振宁的建筑艺术理念,即做设计一定要用心。


    方振宁作为策展人代表中国参加了非常多的国际建筑文化艺术展览。如2009在布鲁塞尔参加的欧罗巴利亚艺术节,2010在列支敦士登和德国维特拉设计博物馆的《东风-中国新建筑》,2011年在罗马的《向东方-中国建筑景观》,2013年在西班牙塞戈维亚金塔纳尔宫的《中国宫-建筑中国2013》等,都收获了非常好的国际声誉。


    其中关于《心造》和《东风》的经历,方振宁分享了一段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心造》在瑞士收获好评后,瑞士方面就抢注了“心造”的产权。方振宁很气愤,就将自己下一场展出命名为“东风”,取自毛泽东的话:东风压倒西风,其中的揶揄之意让人捧腹。


    2011年在罗马二十一世纪国家当代艺术博物馆举行的《向东方》,被方振宁称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策展。策展上,方振宁在入口处设置了一个巨大的红色屏风,中国民族气质的红,曲折而又绵长。它某种程度上与古代皇陵入口处的神道是契合的,都具有导引感与代入感,视觉冲击强烈。入口的设计则是王澍式的,瓦楞纸契合的几何状的开放式的门,有一种后现代感。入门后的设计则是一个小小的房子框架,是抽离了实体只有线条的中式的意象的美。展馆中间是王澍的作品,方振宁的安放方式使之起到了苏州园林式的借景效果。他为了增加欣赏角度,更是别具匠心将土楼建筑模型悬空展示,参观者钻入吊起的土楼下,仰角观看。一场策展,方振宁将中式的文化内核与当代的艺术展现方式结合,碰撞出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2012年在威尼斯处女花园的“原初”建筑艺术展则更多的是概念性的。策展的设计理念为“方庭”,以六十四个暗含周易八卦的方块点阵降落花园之中。而每一个点都是一种聚落文化的浓缩。象征着“基”。室内配合部分则是以两条长形作品蕴含“础”意。二者合并,即为基础。其中的文化内蕴十分耐人寻味。


    方振宁讲,每次策展所遇的场地都不是很完美。但他每次都尽力利用,化腐朽为神奇。以在西班牙塞戈维亚的皇宫中的策展为例。皇宫中有一个很小的凹凸不平庭院,很难利用,但是西班牙那悠远的天空给了他灵感。他用镜面拼满了庭院,高低错落,映射天空,阳光下如同跃动的河流,参观者们无不为之惊艳。


    他在策展中所用材料也很别致。相比常规的金属、木材,他喜欢用到的是阳光板,一种透明的常用来搭建临时建筑的材料。阳光板用在策展厅的布置上,不仅效果独特,而且价格低,可重复利用。“廉价的材料,神奇的效果。”一向推崇低碳的他这样讲。


    谈及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时,方振宁说:“一个人的成功是争取来的。每一步不放松,争取最好的结果。”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