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团 赵佩瑶/摄
新闻网讯(记者团 袁小也)11日上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安忆受邀参加我校文学秋讲,为本科生授课,畅谈小说的语言讲述。
王安忆认为就像考古学界拥抱文物以获取安全感、盲孩子发出声音与世界互动一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与世界沟通的方式。“小说与世界的关系是讲述”,对小说而言,讲述依赖于语言完成。语言是作家在世上立足的决定因素。“小说家对真实的世界是惧怕的,我们必须在虚构的语言中完成对世界的想象。”
在王安忆看来,语言的能量是有限的。“如果要描绘一个画面,语言甚至不如绘画和摄影来得直观”。她以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尼罗河的惨案》为例。电影不断地交代环境和空间,把重点放在凶手的作案和破案上。而在小说中,作家则着重写每位犯罪嫌疑人的迷案和性格。王安忆说,语言在描绘环境上是笨拙的,但却可以把每一个人都写得性格分明。
在代表作《长恨歌》被译作法文时,王安忆曾多次被询问小说中语句的主语问题。“我们必须调动所有地元素才能明白文字的指示性。”然而,这样“笨拙”的语言确有自己独特的力量。“语言的力量在于描绘情绪、感情与性格。它们甚至可以创造存在物,比如对情感的描绘。”王安忆进一步解释,拥有了“惆怅”、“枉然”、“缠绵”,我们才学会了分析自己的感情。“小说很幸运,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去创造。”
谈及自己的从教经历,王安忆介绍自己在复旦大学教授《写作实践》。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她逐步探索出写作者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她看来,小说写作中最大的问题是“写什么”,即选择的主题能不能进入小说的领域,有没有描绘的价值。“对文学有天分的孩子,会很敏感地找到自己想表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