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滇庆:房价还要涨 金融危机要防
发布时间:2013.06.07

来源:记者团 编辑:刘棉 见习编辑 刘秀林 浏览次数:

 


  ■记者团  李雪梅
  
  谁是徐滇庆?他是2007年7月轰动一时的深圳“房价赌局”的当事人之一,他曾说“如果2008年7月11日深圳房价比2007年7月低一分钱,我一定在《南方都市报》上用整版篇幅向深圳市民道歉”。一年后,房价下跌,他兑现承诺,刊登了道歉信。
  
  如果将赌局的期限放在今天,写道歉信的就不会是他。因为现在看来,他在道歉信中坚持的“房价上涨”的预言——“一年前,我说深圳的房价要涨,错在把时间段说得太绝对。但是总的趋势判断没有错,所依托的理论也没有错”——已被现实证明。
  
  这个坚定不移看涨房价的人,就是徐滇庆,现任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经济系终身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他是我校杰出校友,第四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获得者。
  
  6月3日晚,徐滇庆做客我校经济学院,再论中国房价及其调控问题。这次,徐滇庆提出:中国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是长期态势,房价必然面临上涨压力;房价调控的核心不在于房价高低,而是防范金融危机。

                底数出错,房价还会涨
  
  供求规律是徐滇庆“所依托的理论”之一,指供不应求则价格上升,供过于求则价格下降。徐滇庆强调:“不要挑战这些最基本的经济规律,违反的人一定要受到惩罚。”
  
  “弄清底数,房价调控才准!”中国有多少住房?人均住房面积多大?要达到小康水平需多少住房?老百姓是否买得起房子?这些数据就是徐滇庆口中的“底数”,它们决定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
  
  这些“底数”,建设部基本上都会公开发布,他们的结论是“住房供应比较充足”,国务院也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国五条”等调控政策。针对这种结论,徐滇庆做了细致的数据分析并指出其诸多错误。比如,在计算城镇住房总面积时,用人均住房面积与城镇人口相乘,但是,人均住房面积由抽样调查得到,调查对象都是有住房的城镇居民,而城镇人口是宏观数据,却包括了没有房子的人。“这两列数据统计方法不同,更严重夸大了事实。”徐滇庆严厉地批评说。
  
  经过重新计算,徐滇庆指出,由于商品房供给不足,城镇人口持续增加,自2001年起,我国人均城镇住房面积不增反降。2011年供需缺口为1.63亿平米,全国城镇居民住房总面积仅在126亿-136亿平米之间。到2030年,如果按人均住房面积30平米计算,需要住房总面积297亿平米,与现存相比需要增加近160亿平米。但令人担忧的是,当前,每年新增住房面积仅5.92亿平米,房地产市场供需缺口巨大。
  
  “限购、限价政策压低了城镇住房供给能力,带来更高的房价上涨压力,调控结果南辕北辙。”徐滇庆说,“除非房地产业获得一个大发展,否则,中国房地产市场必然长期严重地供不应求。”

                “堰塞湖”攀升,谨防金融危机

  货币规律是徐滇庆运用的另一个基本经济规律。“如果新增货币发行量超过经济增长速度,结果钱多物少,就会产生通货膨胀的压力。”
  
  在经济学中,人们的收入如果用于投资和消费,那么钱就像进入泄洪渠道。而储蓄就像个“堰塞湖”,将人们的现金“截住”,不使进入流通领域。中国贫富差距大,社会保障系统不完善,因而居民储蓄率极高。截至2013年4月,居民储蓄突破43.8万亿元,已超过GDP的86%。“现在,每月还有近5千亿的新增存款‘落入湖中’,超级堰塞湖的水位越来越高。”徐滇庆说。
  
  “2011年,居民只要取出3.3%的银行存款,就足以扫荡整个商品市场。”徐滇庆说。目前,中国面临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人们为了保值、增值不得不从银行取出存款,而最佳的保值手段就是购房。“新增存款如果不流入堰塞湖,或者湖水外溢,很可能导致物价和房价双双飞涨。1988年和1994年就是教训。”徐滇庆谨慎地说,“一旦出现银行挤兑,危机就到来了。”
  
  为此,他提出不少对策,比如,有计划地增加一线城市高档住宅土地供应,更大幅度开放证券、期货等资本市场,做好提高利率的准备,在舆论上冷静看待房价波动等。
  
  “房价暴涨充其量不过是肌肤之疮,银行危机才是心头大患。”徐滇庆强调说,“无论新政有多少条,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着眼点应是防范金融危机。”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