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团 陈诺
“哈哈,这么小的教室,我就不用话筒了,后排的同学没意见吧?”人满为患的教室里突然传来一句磕磕绊绊的中文,紧接着的,是一阵如雷般的掌声。声毕,一位金发碧眼的中年女子走上讲台,一眨眼,“让我们……开始今天的讲座吧”,生硬的中文带着一丝俏皮。
她叫韩瑞亚,英文名Rania Huntington,哈佛大学文学博士,常年专职研究中国古典志怪、笔记小说。3月14日晚七点,她做客第1877期人文讲座,在东九C103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国古典小说“研讨会”。
作为一个外国人,为什么会对中国古典小说产生浓厚的兴趣?韩瑞亚教授首先从自己的故事开始讲起:“小时候我就喜欢听遥远的故事,一本《中国奶奶讲的故事》激起了我对于中国的兴趣。”十岁生日那年,爸爸送给她的礼物是一本讲述中国历史的百科全书,韩瑞亚便爱上了神秘美丽的中国。
“真正激励我的是一次在牛津大学图书馆的经历。”偌大的图书馆,一位小女孩站在图书管理员面前,怯生生地询问中文书籍的藏书位置。“你?你会中文吗?”管理员的一番质问挑起了小女孩的好胜心。“我当时就想:你看不起我不会中文,我就一定要学好中文让你看看!”韩瑞亚从此与汉语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个美国人,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靠着自学掌握了号称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的汉语,都源于韩瑞亚汉语最浓烈的爱。但她却谦虚的称自己学习汉语只是“邯郸学步”,“汉语最精妙的地方,我还远远没有摸到。”
那么,一个外国人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有什么独到之处呢?韩瑞亚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有价值的误读。误读并不都是无意义的,一些有意思的误读往往诠释了中西文化的差异。“美国的男孩子读《红楼梦》,他们有时候无法理解情节安排的用意;经常有人会问‘最后林黛玉怎么死了呢?’”有时候,一些误读还开辟了一种新的思路,往往令读过的人又产生新的想法。
“有时候我还会想,这些故事为什么会发生在古代呢?会不会也能发生在现在呢?”韩瑞亚谈起自己读明代小说《金瓶梅》时候的想法。“我们知道,如果那个时候有了现在的手机、电脑,这些故事就不会发生,就不会有这部小说;所以,古小说之所以有这么持久的吸引力,就是因为小说的发生年代距离现代有时间间隔,人们往往渴望去了解从前的、带有神秘感的东西。”
讲到自己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意义,她送了我们这样一段话:小说的作用,就是让不同背景、不同身份的人能够走到一起,或飘于江湖上,或卧于树荫下,让我们对于人和社会有更深的了解。
韩瑞亚用轻松诙谐、略带调侃的话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在场同学们也用精彩的发言传达出当代大学生对于古典文学不一样的思考。
“韩教授,如果让您选择,您会选古典小说中什么样的人物来当你的男朋友呢?”面对如此“刁难”,韩瑞亚故作沉思,“这个嘛,《红楼梦》、《金瓶梅》里没多少男人,《三国》里的人好像对那事不太感兴趣,《水浒》就更不用提了……我觉得我会选《聊斋》里面一个心地善良的书生来当我的男朋友。”
面对如此妙语,全场顿时爆笑。一个严肃的话题在欢笑声中结尾,韩瑞亚以其外国人的不同视角,给华中大学子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古典文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