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彬:“文革”时期的文学
发布时间:2010.05.12

来源:记者团 编辑:向秋菊 浏览次数:

    2010年5月10日晚七点,南京大学中文系王彬彬教授在同济校区一号楼二大教室为大家带来了一场题为《“文革”时期的文学》的精彩讲座。

样板戏 : 文革时期主流文学

    “八大样板戏看了十年,每天大喇叭从早放到晚都是那个,我基本上都能唱下来。”王教授说。王教授讲到,样板戏在当时内容不断改变,包含一定的政治意识,唱腔是精心设计而成的。样板戏的代表文艺作品只有8个,它们是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其中,《红灯记》主要表现地下工作与武装斗争,《沙家浜》突出武装斗争。

潜流文学反思文革

    潜流文学也是这一时期的一种文学形式,也称手抄文学或地下文学,内容体现反思文革,也表现了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忧虑,但一般与政治无关,并含有蔑视主流文学之意。主要作家有丰子恺、北岛等。其中北岛有作品《波动》。大致流传形式是:某人匿名写作,然后抄写传阅,此过程中不断有人根据自己口味、见解进行更改、加工。因此,到后来一部文学作品出现数十个甚至上百个版本。这种文学蕴含的娱乐性比较强,对政治意识有所冲淡。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是随心所欲地编写或者是通过想像而写。

通俗性的性文学、爱情文学

    这种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品有《少女之心》 、《新婚第一夜》等。这种文学也有它产生的原因:主流文学有“假、大、空”的倾向,导致民众对文学的渴望。

    王教授很赞同马英九的观点,认为政治应该为文化服务,政治本该为社会的一切服务,当然包括文化。也只有在政治的支持与保护下,文化才能顺其自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王教授很赞同马英九的观点,认为政治应该为文化服务,政治本该为社会的一切服务,当然包括文化。也只有在政治的支持与保护下,文化才能顺其自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