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培育“逐光”人才
发布时间:2009.03.17

来源:记者团 编辑:黄筱 浏览次数:

 在2008年教育部评定的国家精品课程中,光电学院 刘德明 教授主持的光纤光学课程榜上有名。这是继2007年被评为湖北省精品课程后,该课程迈上的又一个新台阶。

 

                          创新造就最受欢迎课程

 

光纤光学重点讲授光纤传输的理论与技术,是光电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许多刚开始学习这门课程的光电学院学生认为这门课难学,很多东西很抽象,理论性强,公式又多

 

然而,动画演示、自主编程、课堂知识竞赛、半开卷考试,这些创新的教学方式让光纤光学教学团队的每次学生评分都在90分以上,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刘德明表示,光纤光学涉及大量抽象的概念和公式,我们希望学生不要陷到繁琐的公式推导中,而忽略其中的物理现象及物理意义。针对抽象的光纤色散形成过程,刘德明利用计算机模拟动画进行演示;针对公式多的光纤波动理论,除了讲解公式推导过程,还讲授编程的思路及方法,让学生自己编程模拟,这些都使原本深奥枯燥的理论变得易于理解。

 

除了利用提问、课堂练习调动气氛外,刘德明还将知识竞赛引入课堂。每学期末,他都会组织一到两次课堂知识竞赛,将学生分为3队,每队选5个代表进行必答、抢答、交叉提问。这种新颖的课堂教学方式受到同学们的好评。        光纤光学课程中的公式多,学生背下来要花许多精力,所以课程组从2001年就开始实行半开卷考试。学生可在考前准备一张A4大小的纸,写下自己认为重要的公式和知识点带进考场。这种新颖的半开卷考试方式,帮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重点考察的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论与实践的双剑合璧

 

光纤光学课程理论性很强,同时又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如何在短短40个课时里既完成理论讲解,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教学团队一直探索的课题。

 

在技术实验中,课程组采取增加设计性实验和开放远程虚拟实验的办法,一举解决了实验仪器和资金有限的问题,而且为学生创造了更便利的实践环境。

 

课程组还通过组织学生到校内外实习和企业调研参观,使他们直观有效地将理论与技术联系起来。

 

在光纤通信校内生产实习基地,从最基本的磨玻璃到器件和系统调试,学生都可以学习,同时还可以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如光纤到户实验

 

刘德明认为,校内实习的劣势是了解不到企业的运作和需求。于是,课程组利用与长飞光纤、武汉烽火、华工科技、楚天激光等企业开展科研合作的优势,与他们共建校外实习基地,组织参观实习,了解光纤的生产工艺和流程,与企业工程师交流,现场教学,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生产技术的最前沿。

 

因为采取了这些措施,光纤光学课程的学生生产实习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

 

仅仅走完长征第一步

 

所主持的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刘德明认为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只有继续进行课程改革和建设,探索、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培养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才能保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为提高团队的教学水平,刘德明鼓励青年教师多听课,包括本专业和其他专业优秀教师的课,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学会调动课堂气氛、与学生互动;有计划地创造机会,安排青年教师去海外进修,成长为主力。他还设想邀请知名企业工程师、国际知名学者走进课堂开展教学。

 

作为学校光纤通信、光纤传感、网络技术领域的主要专家,刘德明编写的《光纤光学》教材被列为国家规划教材,2008年又出版了第二版,增加了特种光纤、光子晶体等前沿知识。

 

专业教学和科研密不可分。作为教师,有责任通过教学传授其科研成果,让科研为教学服务,让学生学到对将来科研或工作真正有用的东西。刘德明这样阐述自己的教学理念。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