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改革
发布时间:2009.03.23

来源:记者团 编辑:黄筱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  3月6日下午,在科技楼D307实验室,有3组学生正专注地做实验:每组由2名学生合作,一人微微扭动仪器旋钮,另一人盯着刻度表快速记下数据,指导教师穿梭在3个实验组间……这是我校物理学院0605班的一节“大学物理实验”课现场。

       “大学物理实验”面向全校60多个专业开设了一系列实验课程。经过长期探索,它逐渐确定了物理实验教学的定位,构建了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开放平台。2008年,它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探索开放式教学模式

       “教学理念的改变最重要!”谈到“大学物理实验”成为国家精品课程,课程负责人熊永红教授这样说。通过对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探索,课程在教学改革中更强调学生参与,这在国内物理实验教学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课程组教师采用“提问式”教学取代原来的“灌输式”:新教材的布局遵循“开篇设问”的思路,教学内容围绕问题展开;每次实验课开始都有10至15分钟的讨论时间;在学生自主实验期间,教师也会巡视答疑。这种“提问式”教学既加深了学生对物理原理的理解,也启发了他们对实验设计思路的探索。

        在教学改革中,学生不仅参与实验仪器的改进,还直接提出一些课题。他们自己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设想,也推动着实验教学向前发展。

        “师生关系是平等互动的,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熊永红说,“树立服务意识”不仅是指要为学生提供实验场地、设备,还包括技术指导,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培养创新能力。课外,课程组还利用BBS作为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

“第二课堂”打开新天地

        走进“大学物理实验”综合实验室,蓝色展台上琳琅满目的作品立刻吸引了记者的眼球:装有感光器的无线遥控窗帘、装有太阳能自动跟踪仪的小车、电磁炮……这些都出自物理实验创新基地的学生之手。

        建于2002年的物理实验创新基地是“大学物理实验”的第二课堂。熊永红介绍,为了吸引各专业学生参与到创新基地的学习活动中,基地正进一步扩大规模,自主学习实验室也在筹建之中。

        创新基地的学生可以自己提出选题,再进行深入研究,并有机会参加实验室教师研究的课题,在发表论文等方面也有教师专门指导。

        “物理实验创新基地‘第二课堂’为我们进行项目研究提供了资金和设备上的支持,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让我们能全身心投入到项目研究中去。”电子系0505班的陈奉辉感慨道。        物理实验创新基地把课堂内外结合在一起,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对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和国内外各种科技活动,以及进行创新研究有很大帮助。

“失败”也孕育着收获

        围绕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组鼓励多元化教学。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学生在论文发表、新型专利研究以及国际国家级竞赛方面硕果累累。2007年,严章明、许巍参加研制的“热辐射与红外成像综合实验仪”和“DH-6501混沌电路综合实验仪”获得全国教学仪器一等奖;李晓航、彭典设计的“磁感应线走向测量仪”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熊永红说:“获奖不是目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最终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

        面对众多“成功”,令熊永红印象深刻的却是一个“看似失败”的例子。2002级光电系学生叶贤俊曾提出一个“声能发电”项目,这在当时还是一个陌生领域。在熊永红“可以做个前期探索”的鼓励下,叶贤俊组织团队开始制定实验方案、测定实验结果。虽然最后实验失败了,但叶贤俊觉得自己收获很大,“我投入的工作量甚至可以与完成毕业论文等同,从中得到提高的还有我的组织能力”。后经熊永红推荐,叶贤俊到华盛顿州立大学读研深造。

        近年来,熊永红多次收到华盛顿州立大学的来信,感谢并希望她能继续推荐像叶贤俊这样具有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的学生.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