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琪:人类社会没有普世价值,我们要讲“应该”
发布时间:2008.09.24

来源:记者团 编辑:程遥 浏览次数:

    编者按:“普世价值”这个名词已经广为人知,在谈到人类社会诸多现象、文化差异等等问题的时候,我们都会很自然地提及普世价值,普世价值到底是什么样的价值?普世价值是否真的普世,它是东西方社会的具体的某些价值吗?现在的中国正面临着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问题不断涌现,中国社会的价值呈现虚空的状态?从哲学角度对普世价值进行分析,将引导我们对普世价值与当代中国进行深刻思考。

    9月23日晚7点,东九楼C103教室迎来了第1394期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本次讲座的题目是《普世价值与当代中国》,主讲人系同济大学哲学与社会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家琪。

                                            普世价值pk核心价值 

    讲座进入正题,陈家琪教授先对普世价值和核心价值进行了一番解释。普世价值区别于普适价值,“普适”的“适”在英语里面是单词“applied”,表示“适用”,而“普世”的“世”表示世界,“普世价值”表达的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观。陈教授说,中国社科院曾以核心价值批判普世价值,反驳普世价值的观点。核心价值亦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现着民族文化,并且它是和时代相关的。现阶段的中国,社会发展遇到了许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的解决牵涉到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价值观?这个时候的中国社会,价值出现了虚空。源于开放而导致的社会巨变,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进而使人们在价值观的选择上产生困惑。 

                                            普世价值≠西方价值

    最先提出普世价值的是西方启蒙思想家,他们提出的普世价值是建立在以宗教为背景的西方文化特点之上的。普世价值自身就是善的,同宗教信仰的对象一样,自身就是善的,其自身就是好的。

    西方文化的特点包括信仰、个人主义、宪政民主。信仰告诉人们有一个彼岸世界在未来,而那是人无法到达的彼岸世界;人是有原罪的,如果人想越过人的界限,想成为神,那就是偷吃禁果而“犯罪“,这其实证明了人是有只有意志的,有自由意志,就要承担责任,那么原罪、道德便与自由意志有关。个人主义基础上的平等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平等讲的是什么平等?社会有没有绝对的平等?不能不承认人类平等的一面,但到底是哪一面?起点平等还是能力平等?宪政和民主的目的是保证人生而平等的权利,使人们过自己愿意过的生活。信仰、个人主义和民主宪政是构成西方价值最主要的三大文化特点。自由、平等、宪政成为了西方世界宣扬的普世价值。

    陈教授讲到,如果承认了普世价值=西方价值,那么你就得肯定人类社会发展的终结是西方社会形态。但是普世价值≠西方价值,人类社会也没有一个共同的终极目标。原因:第一,“‘人类有一个终极形态,那么人类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这个判断是可被质疑的;第二,承认普世价值就是西方价值也就使西方国家的侵略、占领、战争合法化;第三,普世价值自身,也就是那个“自身是善的东西”是可以不相信的,人们大可不相信那个“自身”。事实上,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彻底虚空、无意义的讨论何为“普世”没有必要,只能说“普世价值”这样一个东西是不存在的。 
                       
                                     为什么讲普世价值?我们要讲“应该” 

    陈教授指出,“普世价值”涉及到东西文化的关系、价值取向、社会问题、改革方向、教育理念等敏感话题。价值是建立在文化和时代基础上价值观,而普世价值是不存在的。文化的不同和时代的变迁使价值观产生不同,因而没有普世价值,而有着人类社会应该遵守的普世规则,是“应该”。 

    “名不正则言不顺”,孔子要为自己从事政治而正名。“正名”,陈教授对其做了积极意义上的发掘,提出“正名”即是使事物的存在要符合它的“名”,把事实提为“名”,使事物合乎形态。“名”存在在观念中,所合乎的形态存在与人脑中,名取消不了,其意义深刻在脑海深处。中国社会的潜规则就是不能做到‘正名’,不能将事实提为“名”。因而,“正名”应该成为当今社会的应该。

    前面讲到宪政和民主,但是中国社会的宪政和民主被误解成了富国强兵,而真正宪政和民主是为了保证人生而平等的权利,使人过上自己愿意的生活。但是中国法制教育的不成功使权利意识淡薄,使法治没有意义。那么中国社会应该在法制教育时提高权利意识,获得法律上承认的自由、平等,这一过程也就是维护尊严。道德思维的三个轴心即:不伤害生命,避免痛苦;生活的意义在于它的日常性之中;要求获得尊重和维护尊严。人有了权利之后就觉得生命有意义,平等、自由以及最后的努力奋斗都是一个尊严。人最后都是为了获得一个承认,这也体现着自由与平等。因而维护权利应该成为当今社会的“应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彩语录:
人类社会没有一个共同的终极目标

普世价值的自身是可以不信的,自身是那个善的东西,我大可不相信那个自身

中国社会的潜规则就是不能做到‘正名’

讲过去从来都不是为了回到过去,而是因为对现实不满,才去讲古代的东西。

孔子要是生活在今天,他毫无疑问地会说这个时代是礼崩乐坏的时代。

天天轰轰烈烈地生活,那么这个民族肯定发疯了

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很大的一个特点:价值的虚无

    陈家琪简介:

    1947年出生于西安市,曾下乡插队,1970年代初,招工时被招进监狱当了7年的狱警。1978年考上武汉大学西方哲学史专业研究生,师从陈修斋与杨祖陶先生,先后在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研究所、湖北大学德国哲学研究所、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任教,现为同济大学哲学与社会学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哲学问题,文学艺术问题,文革问题以及其它现实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翻译了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万德勒的《哲学中的语言学》,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语言哲学》等。还有《思远道》和《泠风集》。《人生天地间》、《话语的真相》、《经验之为经验》、《沉默的视野》、《家》等著作。 


                                                                      祝林隐/文    黄宁宁/摄影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