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是当今中国科技界最关心的一件大事。”4月7日晚,中国科学院院士朱道本做客我校“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围绕“为什么要走自主创新之路”、“怎么走自主创新之路”和“谁来护航走自主创新之路”三方面,他纵横谈论,为我校师生奉上了一场精彩演讲。
走自主创新之路是现代中国战略发展的需要
“中国为什么要走自主创新之路?”从古代中国的强盛到近代中国的衰落,再到现代中国的强势崛起,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朱道本院士道出原因:“现代中国的发展强大,需要自主创新。”
“1500至1820年,我们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GDP占全球GDP的30%以上。而美国最高时不超过30%,英国更是没有超过10%。”但时至近代,当西方发生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等一系列翻天覆地变化时,处于康乾盛世的中国却固步自封,丧失了发展的良好契机。中国开始在科技等领域落后于西方世界。
placeholder
时间过渡到1949年,朱道本为我们展示了一组数据:新中国成立时,全国科技人员不超过5万人,专门研究机构只有30多家。“1978年以前,我们国家提出过‘向科学进军’、‘迎头赶上’等口号,如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则目标清晰:‘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朱道本说。
“从‘迎头赶上’到‘引领未来’,这是一个战略转变。主要依靠的就是自主创新。”
“中国的战略家比较缺乏,科学家应向这个方向努力,从人才变成帅才。” 在提问环节,一个女生提到了关于科学界人才与帅才的困惑,朱道本用上述话语提出了自己对科学家们的希望。
怎样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怎么走自主创新之路?《光明日报》曾刊登过朱道本院士的一篇题为《努力造就一批冲击世界科学前沿的创新团队》的文章,文中有句话:“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杰出科学家和科学技术人才群体,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placeholder
昨晚,以科学史上的名人爱因斯坦、沃森、克里克等为例,朱道本提出了他对人才的要求:弘扬献身科学的精神、增强创新意识、树立科学价值理念、掌握创新思维、善于协同合作、做交叉领域的研究等。“这些,对一个科研工作者而言,是极其重要的。”
“交叉研究是现当代科学发展的新趋势。”朱道本还给出了近年来诺贝尔化学奖的颁发项目列表,“这些获奖者获得的不少是物理学奖,从事的是交叉领域的研究。”
一直在台下静静听讲的化学系系主任黄开勋把握机会,向朱道本请教起培养学生的心得。朱道本微笑着说出了自己的体会:“我不把要求学生完成硕士论文或博士论文放在第一位,我鼓励他们扩大知识面,有独创的想法。我希望采用欧美的方式,给他们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告诉他们在这段时间应完成什么,这样,可以给他们一个开放的环境,让他们自觉地完成任务。”
讲座前,朱道本正式受聘为我校兼职教授。“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时间和同学们讨论。”朱道本对在场学生说。
讲座现场部分提问:
学生:朱院士,您好!我们学校现在在大力提倡创新基地建设,学校和学院都建立了不少创新基地。您认为,创新基地的项目是以基础研究好,还是走产业化道路好?
朱道本:“大学里的科学创新基地或研究院是值得大力提倡的,应在基础性研究和产业化这两个方向双管齐下。这些基地的地位非常重要,要专注于解决国家发展中的相关难题。但是,没有扎实的基础研究,不可能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基础研究很重要。”
学生:朱院士,您好!在您的讲座中,提到了自主创新需要好的管理保驾护航。而据我所知,科研和管理间是存在一定矛盾的:一方面,现在社会很多人认为,科研管理职务应该由杰出的科研工作者担任,而另一方面,许多杰出科研工作者不太愿意担任这些职务,因为首先很耽误自己的科研时间,其次他们本身也不一定精于管理。更有甚者,部分杰出的科研工作者反而因管理而耽误了自己的科研前途。您怎样看待这些矛盾?您认为科研管理者一定要从科研工作者中产生吗?
朱道本:“自主创新需要好的管理保驾护航,需要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有力保证。在自主创新中,管理者与科学家分工明确,管理者的各种管理应立足在如何促进科研工作的进行,保证一个好的环境,为科研保驾护航。科学家是主力军,管理者则为之服务。应该说管理者要有科研背景,受过科研教育。但这并不是说科研搞得好,就一定适合从事管理。”
(记者团 王渊 朱俊刚 高菲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