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安香:中国媒体要挑起国家形象的大梁
发布时间:2007.10.29

来源:记者团 编辑:张闻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记者团 方婷 张闻 张璋 摄影报道良好的国家形象是信誉,具有无形的穿透力,化干戈为玉帛,化风险为保险,具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神奇功效。”10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明安香在逸夫教学楼C503作了一场主题为“关于中国国家形象大传播战略的思考 ”的讲座。精彩的讲座引起同学们的阵阵共鸣。 

                        中国媒体不能一味跟着西方言论跑

   “一个国家的主流新闻媒体对国家形象的传播起重要作用,而主流新闻媒体必须有自己独立的理念、视角、用语,为各国受众提供新视野。”他举例到,美国新闻媒体为什么大用特用“希望中国成为负责任的大国”?“这其中有两层含义,一是表明中国过去不负责任,二是刻意强调本国是负责任的大国。然而实际情况呢?”明安香愤然道:“中国从未侵略任何一国,从未在他国派驻一兵一卒,从未违反任何一个国际协议,怎么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美国自诩负责任,可实际行为却大打折扣!”他表示,美国的这种做法是在诋毁中国的国家形象。但中国的新闻媒体并未对此提出驳斥,反而跟着“负责任的大国”人云亦云。 

    明安香回忆到,他亲眼目睹了2003年夏威夷市民的一次集会游行,巨大的横幅上写着“美国是最大的流氓国家”。“美国的所作所为被冠此称号实不为过。为发动伊拉克战争,夺取石油资源,美国强硬给伊拉克捏造了拥有大规摸杀伤性武器和萨达姆与本拉·登组织密切联系两大罪名,但现在呢?大规摸杀伤性武器至今都没找到,与本拉登联系更是子虚乌有。”

    明安香说道:“对西方主流媒体的用语,我们可以借用,但不能盲目跟随,要明辨之,慎思之,形成独立理念,增加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提升国家形象。”

                         国家行为是国家形象的坚实基础 

    美国《时代》周刊公布,英国国家广播公司委托环球扫描公司对三万名不同国家中高层人士进行的国家形象调查表明:加拿大和日本得分最高,中国位列第五,美国却在前五名之后。“二战侵略罪行严重、悔改态度与行动远不如德国且军国主义复活的日本,为什么获得如此高的形象评价?” 他请同学们自己寻找原因,台下顿时议论纷纷。

    听完大家的发言后,他说道,日本国际形象的提升,得益于国家的政策、行为、信誉和由此带来的国家坚实基础。“战后日本对多国采取提供低息贷款或无偿帮助,并大力发展经济,劣质‘东洋货’变优质‘日本造’,在各国消费者中有口皆碑,同时在国内长期普及国民教育,国民素质显著提高,奠定良好的实物传播与人际传播基础。”

   “若2020年,中国的国民都具有高中以上的文化,13亿人口就是13亿颗精神原子弹,中国将世界无敌。”明安香这个憧憬让同学们倍感振奋。他特别赞同在在农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这是百年大计。目前中国的高知识教育人才总量已超过美印总和,如果每个农民从小学至高中接受义务教育,12年后,“人人有教养,人人有文化,人人有保障,人人有尊严”,良好的中国的形象又何愁得不到传播?”

                                 龙就是中国的形象

    有同学曾提到近期在网上热烈讨论的“龙作为中国的形象是否合适”的问题。明安香侃侃而谈,“《圣经》中将龙译为dragon,是邪恶的代名词。我们不必苛责西方翻译的准确与否,我们可译出自己的新法:在中国,龙就是正义、威武、文明的化身。对龙能否成为中国的形象持怀疑者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民族自信心,否定了传统文化。”他说到,自1840年至今,传统文化一直遭排挤,且程度越来越深,文革引发大规摸的批林批孔,当今现状也令人堪忧,一些国人盲目崇洋,全方位西化,英语声琅琅入耳,国学却难以寻觅。

   “文明大交融的时代,国人理应对文化的扬弃有自己理性的思索”,他提议:在吸收外来文明的同时,是否可静心钻研《黄帝内经》,认识繁体字,重拾文化自豪感?“其是中国的文学就比外国的差?我看不见得,中国作家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我觉得很大一个原因是外国人看不懂中文,我们完全可以设立自己的诺贝尔奖,奖金可以比现在的诺贝尔奖奖金还要高。现在美元贬值,为什么不拿出部分我们的美元储备设立中国的诺贝尔文化奖,传播中国的文化形象?英语爱好者为何不将香港作为学习大基地练好口语,成为中国形象传播的沟通者?”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