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团 柴昕 张熠 报道)“可能大家不知道,虽然我是个基督徒,信仰上帝,但我也是一个研究量子力学六年多的人。”不少人认为自然科学与宗教水火不容,于是在听到香港教授温伟耀的这一席话时全场惊愕。5月28日,香港中文大学温伟耀教授作客我校人文讲座,就“基督宗教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排他’与‘兼容’”问题,给大家做了一场精彩的演讲。
信仰上帝是“THE WAY,NOT A WAY”
温教授认为,基督教在中国无法被普遍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有极强的“排他性”——在基督教义里,一个人如果信仰上帝,十恶不赦也会上天堂;而不信仰上帝者,道德崇高也会下地狱,一切取决于你是否信教。即“因信称义”,坚持耶酥基督是唯一的得救途径,即所谓“THE WAY,NOT A WAY”。
于是,这样的观点就很难被中国大众接受。“中国是一个思想‘兼容’、‘多元’的地方,我可以信仰基督,但不是唯一信仰基督。而且在中国的传统价值体系里,一个人该上天堂还是下地狱是由他的道德判断的,而不是宗教信仰。这是基督教与中国宗教很明显的一点区别。”
与上帝和好,重建亲切的关系
在谈到宗教存在意义与方式时,温教授认为,基督教的核心信仰在于“与上帝和好”,即与创造和掌管宇宙的主宰重建亲切的关系,从而靠近一切美好的事物,强调二者之间的互动与对话。
“建立关系是双方的事,比如一个男孩不能因为自己很优秀就对一个女孩说‘你一定要爱我’”,温教授笑言,“关系的双方一定要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基督教义十分重视‘耶酥存在的客观历史性’,中国宗教则不然,比如说大家现在还不知道菩萨到底是男是女。”
多一个基督徒,就少一个中国人?
现在宗教学界一些学者尖锐的认为,西方宗教思想与中国传统观念无法兼容,即“多一个基督徒,就少一个中国人”。对此温教授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西方宗教思想虽然有排他性,但不是奴役性。
与中国的神学观念中神远远高于人、统治人不同,基督教强调神与人的一种“平等的对话的关系”。“基督徒认为,耶酥基督伟大在于他甘愿由神变人,甘愿为人类的罪恶接受酷刑,为人而死,并非统治、奴役信徒的思想。从这个观点上来说,基督教思想不会强求一个人放弃政治和民族情感。因此学界中一些排斥批判信教者的观点是十分偏激的。”
使命感不能带有强制性
“任何一种宗教都有很强的使命感,但是使命感不能带有强制性。”温教授举例指出,“当儒学成了入仕的必经之路时,它就走向了僵化和虚伪,于是就成了四书五经,成了科举,成了一种可悲的工具。”
针对有些同学对科学与宗教能否兼容的怀疑态度,温教授一语道破:“科学是伟大的,但也有科学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时候宗教的存在就十分需要了。二者永远不会是完全对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