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团 赵一娜 王斌 摄影报道)“科学前沿,我们关注什么?”“Basic Science,the No.1 importance .”6月2日,国家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张先恩教授作客我校,在一号楼学术报告厅为学子剖析基础研究的作用和发展前景问题。
“Basic Science,the number one importence,number twe,number three…… number seven importence!”张教授引用英国皇家科学院前院长的这样一句话来说基础研究的地位和作用。
张先恩教授认为基础研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认识自然现象、揭示客观规律为主要目的的探索性研究工作,比如歌德巴赫猜想;二是以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科学自身发展提出的重大科学问题为目的的定向性研究工作;三是对基本科学数据、资料和相关信息系统地考察、采集、鉴定,并进行评价和综合分析,以探索基本规律的基础性工作。
“人类所有的工业都根植于某个或多个基础科学理论体系, 因而, 可以说工业进步大多都是奠基在基础科学理论之上的,这就是基础学科的地位和作用。”张先恩举例说,“经典力学构成了建筑学和机械学科的基础,电磁波理论的发现成就了现代无线电、微波、雷达等技术,化学反应理论和热力学定律等的发现让化学远远超出了‘炼丹术’的水平、促成了各种化学工业和制药业的兴起,相对论和核物理学为核能利用提供基础,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揭开了生物学新的一页……”
随着基础研究的发展,人类对宇宙和物质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刻。张先恩介绍说,2003年,科学研究发现宇宙中我们可见的物质仅仅占宇宙总物质的4%,而暗能量有73%,暗物质占23%;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发现了RNA新的控制功能,修正了人们对中心法则的认识。过去人们认为不能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垃圾基因”有很重要的调控作用,而发现的暗物质对宇宙演化有很大的影响,“DNA 和宇宙中的暗物质联系在一起,不能不说是物质世界的又一个奇迹”张教授说,这些都显示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
尽管我国基础研究已取得长足发展,在某些领域还处在世界领先地位,但是张先恩认为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自95年以来,尽管我国对基础研究的投入逐年上升,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比较落后: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占研究与开发经费的比例仍偏低,研究项目中人员费用比例过低,原始性创新成果和高质量论文仍较少,基础研究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需要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杰出科学家,科技资源共享程度低。
张先恩表示,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强基础研究,如先后设立了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等,使基础研究条件不断改善,但目前仍需解决一些现实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的重大难题,主要有全球变暖﹑能源耗竭﹑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疾病肆虐﹑粮食短缺等。张教授说,基础研究要关注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
现场提问摘要:
记者团:十一五期间,我国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在企业建立了一些国家重点实验室,那么相对于高校和科研机构来说,在企业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有什么特殊优势?
张教授:在企业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很多好处:能够更好的把握市场需求,将产学研结合起来;能够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有利于企业的做大做强。其实,在国外,很多知名企业都在做科研实验,比如说贝尔实验室,他们的研究成果引领行业发展的潮流。在我国,在企业的自主创新方面还比较欠缺,所以说,在企业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很必要的。
学生:我国的基础研究的经费偏低,人才的投入也比较少,您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张教授:作为发展中国家,对科技的投入主要在那些对经济的发展有直接作用研究上,主要考虑的是科学技术如何转化为生产力。但是作为可持续发展,如果想在今后的科技发展中不受制于人,进行基础性研究是很必要的,当国力增强到一定的阶段,应把资金更多的投入到基础性研究上,这是国家发展的一个必然模式。
背景介绍:张先恩教授,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主要负责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基础研究政策和规划制定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