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团 吴洋 柴昕 摄影报道)一次考古时偶然接触到的几本费孝通的书,促使麻国庆下定决心考进了北京大学,成为
费老的
博士生,也使他的研究方向从此由考古学转向人类学。
6
月
7
日晚,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的高足、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山大学教授、博导麻国庆做客我校人文讲座,以“费孝通与中国研究”为题为我校同学解读了恩师的学术生涯,为在场同学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
讲座
从费孝通
先生的生平开始。提起恩师,
麻
教授语重心长:“
费孝通
先生接受的教育有很深的西学背景,但他对祖国也有着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缘于他们那一代知识分子对国家的崇高使命感。我觉得不管是学理工科的还是学文科的都要从这种泰斗级学术大师身上学点什么,这也是我今天讲座的初衷。”
接下来
麻
教授分别讲述了
费孝通
先生学术生涯的三个阶段,
麻
教授称之为费老一生的三篇文章。第一篇以社会人类学的“社会结构”理论结合中国的“文化传统”,揭示了乡土中国的特点;第二篇则关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少数民族发展问题;最后费老将目光投向世界,探讨了当今和而不同的全球社会。
80年代费孝通先生提出中国应该大力发展小城镇,认为在中国的二元社会不适合大力发展大中城市,这一观点集中反映在《小城镇大问题》一书中。书中第一次提出模式的概念,如温州模式、珠三角模式。然后费老总结出中国城乡发展不该把原有的文化传统丢掉,而是应结合当地资源和文化传统的开发,突出地方特色,被美国社会学家誉为“开辟了一条欠发达国家迈向现代化道路上的发展模式”。
关于现代化,
麻
教授笑言“现代化这个词很暧昧”,他举了幸福指数的概念来阐述他的观点。日本经济很发达,基础设施非常先进,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很高。但
麻
教授认为 ,“日本是个畸形的社会,人们都成为纯粹的市场经济的附庸,这样的社会很现代化但怎么会是一个幸福的社会呢?”
但最近联合国一份关于幸福指数的报告中,并不发达的不丹排到了第五位,不丹是西藏文化圈的一部分,“而藏族人的生活逻辑与我们是不一样的,”麻教授说,“过年的时候,汉族人花钱,花在吃上,花在送礼上;回族人挣钱,拼命卖东西;藏族人在干什么呢?他们在送钱。”在藏族人的观念里,钱并不是很重要的东西,他们在满足了基本生存需要后就把钱捐给寺庙,这个民族对宗教有着其他民族难以理解的虔诚。虽然它们物质生活并不“现代化”,但他们活得非常幸福,所以麻教授指出:“关于现代化,每个国家都应该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并不一定要符合西方的现代化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