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印度,思考中国”:中国学者眼中的印度
发布时间:2007.09.14

来源:管理学院 编辑:思源 浏览次数:

    印度人民的生活是怎样的?

    中国企业在印度怎么发展?

    印度同中国相比到底有那些优势呢?

    它的发展会赶上中国吗?

    9月13日下午3点,“观察印度,思考中国”讲座在管理学院新大楼113室顺利举行。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田志龙教授以他深入印度调查和生活半年的亲身感受为我们揭开了印度的神秘面纱。

    “‘难以置信的印度’。这是我听到的印度导游对印度的描述。六个月的印度生活也确实让我看到了印度的特色。”田志龙首先讲述了他在印度的所见所闻。他指出,相对我国而言,印度贫富差距大,基础设施差。在印度还可以经常看到牛在马路上闲逛,人们对动物很友善。这反映了印度人民对宗教信仰的虔诚,同时也体现了印度社会的和谐的一面。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印度是一个机遇与困难并存的市场,这次访问印度除了进行学术研究和举办讲座,田志龙还对在印度的15家主要中国企业进行了近40次访谈,调查中国企业在印度的运营状况。

    根据驻印度中国大使馆商务处提供的数据,在印度的拥有办事处等机构的中国企业有45家,其中包括海尔,TCL,华为,中兴,宝钢等有名企业。田志龙对多家企业的高管,中层经理以及员工进行访谈。他了解了中国企业在印度发展的运作方式,并且通过调查发现,印度的物价高于中国,印度人民欢迎中国企业与西方供应商竞争以降低消费成本,且印度的基础设施尚待建设,这对于中国企业来说都蕴含发展机遇。“但是,”田志龙又说,“我也看到中国企业与印度在各方面之间的距离,中国企业要努力进入印度人民的生活。”

    讲到印度的优势,田志龙说:“我认为印度的优势是,它拥有一批懂西方文化,会说英语,且受过高等教育的数量巨大的印度人。”印度人中20岁以下的占人口总数一半以上,他们拥有英语教育和西方文化的基础。同时印度政府正加大教育投入以实现其巨大的潜在优势,一批最新的学府正在新建中。最特别的是,印度从几年前就开始由管理学院来培养退伍军官,直接实现由战场向商场的转变。

    对于这次印度之行,田志龙有自己的思考。他建议,中国学者要抓住各种机会尝试着同我国的企业一样走出去。“中国企业开拓国外市场不仅少了国内的各种支持,还缺乏相应的知识支撑,对国外经济环境缺少实质的了解。学者要作为他们的战略后勤,我们要以我们的视角研究国外企业,来帮助我国企业的发展。”

    据悉,此次田志龙教授接受FORD基金亚洲学者项目资助访问印度半年,是目前中国较少深入印度做研究的管理学者之一,分别在New Delhi的Management Development Institute 呆了三个多朋和在Bangalore的Ind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Bangalore呆了一个多月。

                                 管理学院新闻信息中心 刘雯雯 田博文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