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团王诚 韩畅 王斌 摄影报道 )
4
月
9
日晚
7
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博士生导
师樊明武
教授做客第28期“人生·事业·国家”讲坛,在研究生活动中心为我校学子带来了一场“发展核电,保护环境”的精彩演讲。
我国发展核电迫在眉睫
“最近参加全国人大,我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是跟记者们谈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第二个就是希望国家能考虑在湖北尽快把核电站建立起来。”樊明武院士简洁的开场白立刻赢得了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从公元元年到1800年全球人口不到10亿,但到2000年人口增加到了70亿。据一般统计,到本世纪中叶世界人口将达到100~150亿,但是世界资源却是有限的。我国煤矿的人均占有量还未到世界的平均水平,水资源仅占世界的六分之一,原油只占世界13%。从人均占有量看,我国是一个资源极度贫乏的国家。世界有3大酸雨区,中国就在其中之一。我国资源缺乏,但是消费量却很高,2004年消耗钢材3.1亿吨,煤18.7亿吨,居世界第一,单位GDP一次能源消耗量也属中国最高。现在全世界公认的较为清洁的能源是核电,而1981年全世界核电和水电的总量还不到20%,到2000年还不到四分之一,我国核电不到发电总量的1%。“美国等发达国家口头上不讲创新,但是他们做的事情都是在创新,口号上创新是不行的,还要行动上的创新。看到这些数据,希望同学们认真地、扎实地学好知识,没有知识、没有功底讲创新只是一种空谈。”樊院士的话掷地有声。
脆弱的生态令人担忧
我国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严重破坏,樊院士用几组触目惊心的照片说明了这一点:光秃秃的土地,林立的烟囱,污浊的天空;被任意砍伐的小树,只留下了一个秃秃的树墩;脏乱的池塘里早已经就没有了鱼儿的身影,垃圾漂满了水面,河里流出的是浑浊的污水,再也见不到清澈的流水了;仅有的小树上也挂满了白色的塑料薄膜,海滩上飘浮着各种各样的包装袋;五彩的纱巾已经成了北方人又一道无奈的风景……
“这是一张华中科技大学以前操场的照片:画面上灰尘满天飞的操场上,活跃着足球健儿的身影,遇到雨天这儿就成了水塘。我来到华中科技大学的第一件事情是修建西12教学楼,第二件就是改造操场,大家不可能没有地方上课,在那样的环境下锻炼对人的身体也是有害的,我们的环境需要大家去保护,这些都不是小事情。”雷鸣般的掌声又一次响起。
湖北应尽快建立核电站
1964
年
10
月
16
日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1967
年
6
月
17
日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原子弹起初是用于战争,我国一贯主张和平利用原子能。要使正在增加的世界人口吃的较好、住的较好,要满足100~150亿人口的最低必需消费品,一定要找到新能源。但目前可供大量使用的、仅有的、已知技术就是原子能了。核电建设首先考虑当地电力需求、一次能源情况、电力布局等经济社会因素,滨海还是滨河并不要刻意区别。我省资源不足,而电力需求极为旺盛,有很大能源缺口。我国要实现中部崛起,必须解决中部能源紧缺问题。因此,国家要实现战略发展规划,必须尽快发展内陆核电:华中优先,湖北示范。
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
谈到自己的研究经历,樊院士深有感触:“记得刚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时候,最初是帮忙换灯泡,在换灯泡的过程中我发现灯泡上面有很多灰尘,于是再上去换灯泡的时候就带了块抹布,被负责人发现了,他觉得这小子办事情还可以,于是就安排我去铺电缆,一步一步上升,一步一个脚印,我就是这样走上来的。“我觉得科学精神就是有一种不怕一切去追求目标的精神。我们当时的生活环境不比现在,条件也非常艰苦,每天早上边啃油饼边步行去研究所,在研究所的门口都要检查出入证件,一次有位同事在检查出入证的时候竟然把油饼当作书籍夹在了腋窝下。所以说,条件重要,但绝对不是最主要的,我们不要说大话,把头低下来,做我们该做的事情。”樊院士朴实的话语感染了在场学子,掌声不断从会场的各个角落传来。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还觉得意犹未尽,纷纷向樊明武院士提问,他针对同学的提问一一作答。研究生会成员
向他送
上鲜花和礼物。最后,
樊明武院士
亲切地与同学合影留念,并在留言本上写下了对同学们的期望——“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
樊明武院士简介:1965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电机制造专业,同年分配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从事回旋加速器的研究。多次应邀工作于美、英、法等著名研究所。曾任中国原子能研究院院长。1996年,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党的优秀行政干部。1997年,被选为中共十五大代表。2001年初至2005年初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