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记者团 张春雷 苏展 摄影报道)5月14日下午,我国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国防科工委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原国家宇航局局长栾恩杰登上我校“科学实践与精神”讲坛,给广大师生带来了题为“中国航天发展与探月工程”的讲座。栾总工程师谈吐儒雅幽默,深入浅出的讲述,精彩纷呈,赢得了同学们的倾慕和经久不息的掌声。副校长王延觉,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垣,校国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邓小先,校理学院院长罗俊和校控制系党总支书记张国安等出席了此次讲座。
“高科技,我们就是要到天上高的地方去做科技。”
栾总指挥首先回顾了我国的航天事业走过的50年风雨历程。他说,我国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经过几代航天人不懈的努力奋斗,才取得了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
对于我国航天事业的现状,他这样概括:“火箭优于卫星,卫星优于应用”。目前,我国“长征”系列火箭可以满足围绕地球轨道的飞行需求,已成功执行“神五”、“神六”的运载任务。“风云”、“海洋”等系列卫星除满足我国气象、农业、医学、材料等领域的基本发展需求外,也为亚洲的航天业贡献了巨大力量。但在应用领域以及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方面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怎样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是以后的主要研究方向。而这些还需要中国航天人不懈的钻研、攻关。
此外,他指出我国要尽快研制无毒、无污染、大推力、可靠性高的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并搞好航天的“211”工程,以实现卫星或飞船等现有的运载火箭类型和部件按照需要运载的对象,进行优化组合,降低运载成本;让地面接收站能够同时与太空中运行的多个卫星“联姻”,互相传达信息,对地球之外的星球进行探测、了解等。
栾总指挥语重心长地对学子说:“我国航天事业还有许许多多难点去攻关,太空也等待着新一代有志于空间的优秀青年人加入。”接着他就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嫦娥计划”做了重点介绍。
14亿打造世界上最廉价的“高速路”
栾总指挥指出,登月作为中华民族的梦想,从古亦然。现阶段,月球探测对我国政治、军事、经济都有重要意义。面对有些人对中国是否应该花巨资实施探月工程的争论,他指出:“科学家不能打工,高端技术永远只能依靠自己,再困难我们也要进行探月。”
谈及经费“巨大”问题,栾总指挥作了个形象对比:“我国现在高速公路造价是一公里合1亿元人民币,而中国登月计划总资金14亿人民币,仅相当于14公里高速公路的造价。”栾总指挥幽默地说:“中国航天人就要用14公里高速公路的造价来开辟一条38万公里的登月路。”
据他介绍,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规划分三步走,分为“绕”、“落”、“回”三期。第一期绕月探测卫星计划在2007年前后发射;二期工程为“落”,即发射一颗月球软着陆器,并携带一颗“月球车”,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计划在2012年前后发射;三期工程为“回”,即发射一颗月球软着陆器,进行首次月球样品自动取样并安全返回地球,在地球上对取样进行分析研究,计划在2017年前后发射。
飞天,广袖难舒 苦为“嫦娥”制天衣
“嫦娥计划”的首要困难是我国现存火箭推力不大。目前我国运载火箭最大推力为9吨,而这种推力用于月球探测是远远不够的。月球探测呼唤大推力火箭。目前我国正在设计新一代运载火箭,预计最大推力可以达到1060吨,完全可以胜任送卫星上月的任务。乐观估计该计划今年9月将会立项,立项后6-8年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将会投入运营。
“嫦娥计划”面临的另外一个大的问题就是我国地面监控站不足。由于卫星在飞行过程中需要每天24小时监控,而我国目前的地面监控站正常工作也只能保证每天14个小时的监控,这样就会存在10个小时的监控“盲区”。他说,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自力更生,适当考虑与国外合作。“但无论困难有多大,中国人将用自己的质量来保证卫星平安的抵达月球。我们将吃透技术,所有工作滴水不漏,用我们过硬的质量来填补空间监控站不足的空缺。”作为不惧困难的航天人优秀代表,栾总指挥这样向国家和人民保证。
他也对在座同学们提出了殷切希望,希望他们能积极投身我国航天事业,为我国航天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点燃自己的青春、实现自己的梦想。
最后,他说:“中国探月一旦开始,就不会停止。这场戏一旦开幕,就会精彩地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