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毓琦:人生最大的快乐是能做喜欢做的事
发布时间:2005.10.27

来源:记者团 编辑:王帅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 (记者团 任敏 杨学丽 报道) 24年前,何毓琦在华中科大发现了自己科学生涯中的一个重大理论;24年后,当他再次来到这个学校做讲座时,掀起了一阵高潮。
 
    10月26日晚,我校“科学精神与实践”系列讲座第四讲在研究生活动中心举行,由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两院外籍院士、哈佛大学教授何毓琦担任主讲。讲座定于当晚7:30开始,但在5:30时教室内已座无虚席。走道里、窗户边都挤满了人,有的学生为了和院士近距离接触,干脆在讲台前席地而坐。 

    讲座中,何院士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的学术实践经历和成果,并在出国留学和科学研究等方面为大家提供的宝贵的建议。目前很多学生不了解为何要读研、追求更高的学位,只是一味地跟风,针对这个问题,何院士给出了自己的理由:“本科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要进行科学研究,在科学界做出一番成绩,必须要继续深造。而且,说得功利一点,高学位可以带给我们更高的工资。不过,对于我来说,选择继续深造是源于我对知识的热爱!当你完全投入学术界时,你就会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是超越一切国界和种族的。科学是一张世界的通行证,它能使你和世界上的同行一见如故!科学是快乐的,这种快乐不是因为拥有了名和利,而是能做你喜欢做的事情,这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说到这里,场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在给学生申请出国提供建议时,何院士着重强调:“在写申请时一定要用心,使你的申请与众不同,让人第一眼看到就觉得想要接收你。教授们都很忙,他们不会把很多时间浪费在审查学生的申请上,如果你的申请在5分钟内不能吸引人,那么你就没有希望了。” 

    讲座结束后,何院士与同学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他告诉同学们,他最看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要学会给自己出题而不是只会回答别人的问题;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应该心胸开朗,多听他人的讨论,即使主题和你的学术研究没有密切的联系。研究创新是随机的,说不定什么时候你就会从他们的观点中找到研究的突破点;其次,要学会问问题,要敢于向权威挑战,质疑老师和教科书的理论。当提及中国现行教育体制的问题时,他信心十足地表示:“中国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前景很乐观,我认为中国在十年之内可以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我现在来到清华,就是给中国培养世界一流的博士生。”

    最后,何院士给校科学精神与实践协会题词“Best wishes for your future tomorrow”。 

    何毓琦教授长期从事系统控制科学及工程应用研究,在最优控制、微分对策、团队论、离散事件动态系统和智能系统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是动态系统现代控制理论的创导者之一,开创了微分对策的研究方向。据悉,10月27日他还将于我校控制系级举行专业知识讲座。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