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农民教授”何锡章谈人生读书就业
发布时间:2005.12.23

来源:记者团 编辑:张杨 浏览次数:

    一位自称“华中科大的农民”的教授,一位在十几岁就走遍大半个中国的学者,一位自言人生永不掺假的长者……12月23日晚,人文学院副院长何锡章做客我校“人生·事业·国家”系列讲座,“现身说法”向同学们讲述了他对生活、学习和就业的理解。

吃百家饭,走万里路

    “中国人习惯将记忆作为现实的寄托,我很少谈过去”。不过,在这次访谈中,何锡章向在座的同学讲述了他的过去。出生于1953年的何锡章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和十年文革,父亲1958年被打为右派,母亲在第二年去世,灾难的接踵而至让他被迫流浪。“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如果说我现在有同情心,爱心和热情,这离不开我的乡亲们,所以我自称为华工的农民教授”,何锡章教授笑着说。“文化大革命既是一场噩梦,同时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笔财富。在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人是相对自由的”。那段时间,十几岁的何锡章不仅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更读了很多他认为是终身受益的书。

    “我经历了很多坎坷与不幸,但是我始终相信,事情会过去的。”由于家庭困难,何锡章读大学的费用基本上是依靠国家奖学金,为了能有时间学习,“水泡馍”和路灯便成为他最好的伙伴。在这种条件下,他用一年半的时间掌握了近8000个英语单词,并利用寒暑假背诵了将近700余首唐诗和300余首宋词。何锡章教授以他的经历告诉同学们任何时候都要充满希望,“自己不要把自己打倒,别人打倒你是很不容易的,咬咬牙挺过去,一定会有一条相对光明的道路等着你”。

学生要读看家书

    “在大学里怎么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是每个学生都会关心的问题,曾经把老师的教材抄阅的何锡章给同学们讲起了读书的方式和方法。

    读书要思考,书读得再多如果不能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这个转化要如何实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在读书时,要做‘两卡’,摘录卡和心得卡”何锡章反复强调,我们要读两类书,自己喜欢的书和求生必需的书,比如所学专业的第一手资料,也就是专业的“看家书”,另外就是自己感兴趣的书。不同的书根据可读性和自己的兴趣,精读和泛读区别对待。

    对于知识体系的构建,何锡章指出读书时要在不同学科的书籍中找到交叉点,寻找到一条线穿起来,形成自己的体系。

面对就业要有自己的“阿基米德点”

    “不要真的认为给你一个支点,你就可以撬起地球,但是没有这个支点是万万不能的,也许你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支点,但人活一生还是要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支点”,何锡章这样描述他对“阿基米德点”的理解,它也是你对自己的定位。

    我们怎么找到自己的阿基米德点?“首先,你要了解自己真正的兴趣和爱好是什么”何锡章认为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定位,不要让外力投骰子,而要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不要用社会形成的标准来检验自己成功与否,不论追求什么,依照内心的选择,都是成功”。“其次,你要认识到自己的能力适合在什么样的领域发展”,自己要在不停的辨析中找到自己最大的长处。要找到阿基米德点,自我认识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深度。

    在何锡章看来,阿基米德点对就业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是有信心,再就是有与信心相搭配的实实在在的东西,也就是对自己的定位和自身的实力”。正确地认识并培养自己的能力,扎扎实实读书,找到自己的“阿基米德点”,目标随现实进行调整,放下天之骄子的架子,一定可以在应聘中脱颖而出。

    “人生现在实在苦痛,但我们总要战取光明……”何锡章在给“人生·事业·国家”系列讲座的留言簿上摘取了鲁迅先生的话与在场同学共勉,他希望我校的每位学子都能战胜困难取得优异的成绩。 (记者团 周晓荷 王帅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