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燕:如何进行危机干预,预防自杀
发布时间:2005.04.22

来源:记者团 编辑:周栋梁 浏览次数:

    4月20日晚,由我校心理协会举办的心理健康系列讲座第二期在大学生活动中心305室举行,讲座邀请到了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汪海燕,她为同学们做了一场“危机的干预与自杀”的精彩讲座。

    汪海燕引用了诺贝尔获奖者德兰修女的一段话开始了讲座。“饥饿并不单指没有食物,而是指爱心的渴求;赤身寒冷并不单指没有衣服,而是指人的尊严受到剥夺;无家可归并不单指要一栖身之所,而是受到排斥和遗弃。” 

    汪海燕指出当代的大学生普遍存在强烈的危机感,其主要来自于成才和发展、突发状况和现实性存在三方面。而危机具有的危险和机遇并存、缺乏万能的或快速的解决方法等特征使大学生们易出现情绪低、思绪缓、言行少“三低”明显症状。大学生的心理较脆弱很容易导致极端的做法,因此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教育势在必行。汪海燕以一名毕业于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求职落差中心态的转变告诉大学生们:危机的出现并不可怕,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将其转危为安。同时同学之间应该相互帮助,对倾诉者要学会倾听,以真诚、尊敬、不偏不倚和关心的态度进行聆听,根据求助者需要提供支持。

    之后,汪海燕结合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大学生心理方面的案例,从自杀分类、原因、危险因素、预兆、预防等方面深入浅出,形象具体地阐述了自杀。自杀大致分为四种原因:客观上的人际关系紧张、社会竞争的激烈、成长压力过重;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动、季节的不稳定因素;精神病学中抑郁症;个人心理上性格扭曲。她说到一般人都会有自杀的念头,根据国外的调查,美国每年大约有一万人有自杀的“企图”,一千人“成功”,其中30%——50%的学生有过自杀倾向;据统计,中国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极易产生自杀的危机,而且与学校的声望成正比。针对这种情况,预防自杀的措施尤为重要。不仅是学校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增加自杀预防知识的宣传,对新生心理健康调查了解并针对性展开工作,同时个人的自救行为也十分重要,多与他人交流,积极参加文娱活动,提高自我的觉察力,爱惜生命。最后汪海燕为同学们提供了服务热线,要求大学生要树立正确地意识,积极生活,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