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团 兰杰 朱淑婷)5月7日晚七点钟,在华中科技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的三楼学术报告厅,贾瑶琪校友的分享准时开始。
身着浅色衬衫的贾瑶琪,戴着黑框眼镜、笑容憨厚,身上仍散发着08级计算机学院学子踏实、真诚的气质,在一群学生中间并不惹眼。事实上,贾瑶琪已经是估值10亿多美元的Zilliqa的联合创始人兼技术总监。
Zilliqa科研公司是区块链领域冉冉升起的新星。作为一个全新的公有区块链平台,Zilliqa通过使用分片技术,大幅提升了区块链的可扩展性。而在这场分享会里,贾瑶琪将要为大家介绍区块链的前世今生。
“去中心化”的加密交易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加密账本。通过这个包含大量网络交易信息的分布式账本,网上交易得以越过中介,用户可以在公开、透明、安全的网络环境中将钱直接打给卖家,实现“点对点”交易。
加密货币比特币是区块链技术的一项伟大发明创造,它非常具有创新性地发明了中本聪共识,使成千上万计算机节点就每一笔交易能顺利达成一致,使人类在历史上首次实现了真正的去中心化交易,也使区块链技术被寄予厚望,引领了当前的去中心化浪潮。
在此基础上,以太坊作为区块链2.0时代的标志性产品应运而生。以太坊的出现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区块链的吞吐量,也赋予了这个平台新的意义,即增加了开发一些简单的去中心化应用程序(dAPP)的功能,如实现了首次代币发行等功能,增加了区块链的商业性。
但无论是比特币还是以太坊,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较低的可扩展性。比特币的交易速度约每秒7笔,以太坊的交易速度约每秒15笔,而为人们所熟知的Visa信用卡的日常交易量则约每秒8000笔。
分而治之,突破瓶颈
当公有链的可扩展性问题成了区块链发展过程中的瓶颈时,贾瑶琪和他的Zilliqa团队强势闯入了公众的视野。Zilliqa采用了分片技术来解决公有链的可扩展性问题,刚一问世就取得了极高的关注度和期待。
以往区块链的吞吐量(单位时间内的数据传输量,直接影响着交易速度)会随节点数目增加而减少。而采用了分片技术的Zilliqa,随着节点数目越多,分片数量会不断增多,吞吐量也随之提升,因此节点数与吞吐量基本成正向线性相关。目前,Zilliqa的吞吐量已达到比特币和以太坊的两百倍甚至更高。
大幅度提升的背后,分片技术功不可没。分片是指将整个区块链网络切分成更小的一些群组的技术,英文为sharding,在数据库领域已有多年的应用,但在区块链领域首次提出却是在2015年,出现在Zilliqa团队成员发表的题为“公有区块链的安全分片协议”的学术论文中。2017年7月,贾瑶琪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导师、师兄等人共同成立了 Zilliqa 公司,并在2018年第一季度正式推出了 Zilliqa 的 1.0 版公测网,成为全球首个将分片技术落地的区块链项目。
在Zilliqa中,每个节点都通过做工作量证明加入网络,在加入网络后会被随机分到不同的分片,每个分片单独运行实用拜占庭容错共识协议,就生成区块达成共识。此外,网络还会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刷新,重新划分分片。就这样,通过分片技术的应用和共识机制的巧妙结合,Zilliqa减少了网络的能源消耗,还在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了整体运行效率,为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全新视角和可行方向。
大有可为,有所作为
作为Zilliqa技术总监的贾瑶琪,本科就是信息安全出身,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读博期间也一直研究互联网底层协议以及可扩展和隐私保护的分布式网络,这些都与区块链底层技术密切相关。
最初,区块链吸引贾瑶琪的不是它的加密货币,而是中本聪共识协议,即使用工作量证明和最长链原则解决了成千上万节点达成共识的问题。在当时学术界里,做共识协议研究的学者中的佼佼者也仅做到上百个节点快速有效的达成共识。但是在比特币或者区块链这样一个平台上可以做到成千上万的节点,甚至是在不要求所有人在同一个网络环境下的条件下,就可以达到一个共识、把一笔交易写入区块里面。贾瑶琪为这一项技术上的创举感到激动万分。
贾瑶琪说,一路走来,他不断加深对区块链的了解和认识,也更加感受到区块链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革新,这必然是一个大有可为的领域,因此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道路漫长、责任重大。贾瑶琪强调,他将与Zilliqa 团队全体成员一起,努力有所作为,共同为更好的区块链世界努力贡献力量。他本人也会践行一直以来的梦想: Decentralize the Web in a secure/scalable/incentivized/privacy-preserving manner(以一种安全的、可扩展的、有激励的、保护隐私的方式推动网络去中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