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团见习记者 王珮琦)6月14日晚,第2255期人文讲座于东九楼C103如期开讲。中国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孟建伟为师生们讲述了知识教育与文化教育的关系,提出了关于文化教育的哲学思考。
文化教育理念的提出
“为什么我们的知识如此扎实,最后创造性却出了问题?因为文化教育缺乏。”孟建伟教授介绍道,关于文化教育的理念从一开始就是针对知识教育提出来的,因而其动因十分明确。在理论上,它要从根本上突破并超越知识教育的狭隘框架,用文化教育的新理念引领教育,从而实现从知识教育到文化教育的范式转变。孟教授援引了爱因斯坦对教育意义的定义,它在于当我们把所学的学校的知识都忘掉以后,还剩下的东西。
在实践上,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文化缺失的现状,用完整而全面发展的文化培育完整而全面发展的人;同时,也让完整而全面发展的人推进文化的完整而全面的发展。“对我影响最大的,不是大学所学的知识,而是知青时代作为’文艺青年’的浪漫。”文化教育不单能让人学到学科的知识,还能让人学到学科的灵魂,而灵魂正是创造性的关键所在。
不过,孟教授指出,文化教育与知识教育并非是对立关系,而是包容关系。所谓文化,例如科学文化、艺术文化或哲学文化等,在本质上都是人的一种精神创造。而知识,则是人的这种精神创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或成果。文化教育并非要否定和排斥知识教育,而是要揭示知识与文化之间的深刻关联,特别是将知识放在人的整个创造过程中研究考察,从而将僵硬抽象的知识教育变成生动而鲜活的知识教育,变成文化教育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教育的认识论基础
孟建伟教授讲述了三个认识论的改变路程。首先,是从没有认识主体的认识论走向凸显认识主体的认识论。无认识主体是知识论的认识论的第一个基本特征,出自波普尔的“客观精神理论”。其次,是从没有创新范畴的认识论走向凸显创新范畴的认识论。知识论的认识论第二个基本特征是无创新范畴,因为没有认识主体,自然就没有创新主体、创新范畴。再者,是从没有人文因素的认识论走向凸显人文因素的认识论。这说到了第三个特征,其与前两者密切相关。
总的说来,正是从没有认识主体、创新范畴和人文因素的认识论,走向凸显这三者的认识论的重大突破和超越,为从知识教育走向文化教育奠定了坚实的认识论基础。在这里,孟教授指出,科学最伟大的意义,要么是哲学意义,要么是技术意义,但可惜现在人们太注重论文发表的数量,忽略了前两者带来的认识论的突破。
文化教育的目的论和方法论
文化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让教育凸显文化,“以人化文”,强调的是“人”,也即主体性和创造性,以完整而全面发展的人推进完整而全面发展的文化,谓之“人化”。所谓“以文化人”,简称“化人”,强调的是“文”,即文化的功能和价值。“人化”和“化人”两者是文化的本质。
所谓教育目的论,就是强调教育要实现“化文”和“化人”双重目的;所谓教育方法论,就是强调教育要运用“人化”和“化人”双重方法。文化教育的目的论和方法论第一层含义可以表述为以人化文,也就是用人化推进文化,它有凸显本体论、凸显创新范畴、凸显人文因素三重意义。第二层含义是以文化人,其意义则有凸显完整性、创新性、人文性。
讲座最后,孟建伟教授指出,科学也能熏陶人的人文情怀,因为科学也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种文化活动,只不过带有偏见的人没有挖掘出它的文化含义。“我本科是学数学的,但我学了哲学后才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因为我找到了能让自己爆发的那根敏感的神经。”孟建伟教授希望,通过文化教育,会有更多人找到那根“敏感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