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诗鹏:解读社会精神与社会文明
发布时间:2020.11.10

来源: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编辑:张思晗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美茹) 11月7日,第2369期人文讲座在线如期举行,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邹诗鹏向师生作了题为“社会精神与社会文明”的讲座。


邹诗鹏从当今中国的社会文明建设问题出发,阐明了现代文明的基本特征是社会精神及社会文明的自觉构建,可以具体展开为三个方面:一是如何由此推进不同代际人群的自我认识与完善,二是在已有物质现代化成就之上推进社会文明与社会精神,三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需要摆脱逆全球化及其新野蛮主义。


邹诗鹏指出,现代性社会文明的六重要素为:国家与社会的分离,社会契约,分工,私有制、资本主义制度与市场社会的兴起,人权与法治社会,世界化与全球化;强调这六个方面是从理论上理解现代性社会文明的重要方面。


针对现代化过程中社会文明的滞后现象,邹诗鹏认为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有规律的现象,在各个国家及民族的现代化过程中,社会文明总是相对滞后的。社会文明在这里的含义不同于个人及普遍精神层面的社会文明,或在家庭、市民社会以及国家关系中定位的社会文明,而是具有一定的总体性,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现阶段自然而然、有必要提出并讨论的一个概念。针对这一滞后现象的形成原因,邹诗鹏进行了分析:物质文明并不能直接带来社会文明,社会文明与社会转型具有长期性和艰难性。


结合新冠疫情的现状,邹诗鹏简要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文明建设情况。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球性的文明逆流、民粹主义与新野蛮主义为中国社会发展及人类社会共同体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在新冠及美式“逆全球化”下看待中国社会文明建设时,我们有必要正确面对社会文明短板,保持锐气和勇气,正确看待和定位中国文明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