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克强:中国古代文艺思想的雅俗之辨
发布时间:2021.06.07

来源: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编辑:张思晗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通讯员 黎靖怡)6月3日晚,第2404期人文讲座在线上举行。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词学会副会长、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孙克强探讨了雅俗在文艺思想领域中的内涵、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和意义。


雅俗,这简单的两个字,却无处不在,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


讲座开始,孙克强先介绍了雅俗的两个基本内涵——价值判断与风格区分。前者指的是“雅俗”的好坏优劣;后者指雅俗作为风格形态,或体现文体特色,或代表表现手法,不具有优劣意味。孙克强认为,在讨论雅俗时,首先要明确是基于哪个基本内涵来进行讨论。


那么何为雅?何为俗?“雅,楚鸟也。” 孙克强引用《说文解字》进行解释:“雅”是乌鸦的“鸦”。因乌鸦的叫声与周朝王畿之地的语音有类似之处,由此形成雅言、雅音。有了王畿之地首都地位的加持,雅言则有了正统、尊贵的意义。而俗有两种解释,一指俗世欲望,是原始、低等、普遍的;二指风俗习惯,具有传承性、连续性。


接下来,孙克强探讨了雅俗的三个源头——雅正、高雅和文雅。


孔子确立的雅正观是儒家雅俗观的基本内涵,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直接影响,它在立意、体裁和语言方面都强调思想、文体以及语言的规范性。孙克强提出,雅正观虽然有保守性和时代性,但它提供了明确和相对稳定的典范和标准,便于人们学习,而且它强调的端正态度、规范文学创作都具有积极意义。


道家的雅俗观可以用高雅来概括。道家的雅俗观也有三个方面,一是老庄强调的“众”与“我”的对立;二是魏晋时期名士与普通人的对立;三是在文学创作上表现高雅,题材注重清脱风雅、隐逸避世,语言要求淡泊飘逸、高韵逸响。孙克强认为,与雅正不同的是,高雅具有先锋性,永远在追求新的境界,它一定是少数的,和“众”对立。


文雅反映的是士大夫知识阶层的思想感情和审美习惯,孙克强引用“曾规”“孔骂”两个典故,说明对个人言行上文雅的要求。在文学作品方面,人工美是达到文雅的一个手段,追求形式上的精细雅致。孙克强反思道,文雅是文化、知识、修养的体现,但如若过度追求,难免弄巧成拙。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文学史是一部雅俗文学嬗变史。雅俗与我们的人生息息相关,孙克强认为,对雅俗的分析可以使我们对世界、对自己有更好的认识。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