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兵:南北丝绸之路的历史与考古
发布时间:2021.10.18

来源: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编辑:张思晗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通讯员 莫诗雨)1014日晚,第2415期人文讲座在线上举行。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地理研究》编辑部主任杨伟兵为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南北丝绸之路的历史与考古”的讲座。





杨伟兵抛出了三个问题:历史时期“丝绸之路”的概念及对其的认识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以及这样说明了什么。


杨伟兵介绍了丝绸之路的面像与分布。“丝绸之路”一词最早由德国一名地理学家提出,后来被广泛用于指代东西方之间的国际交通路线,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分为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北方丝绸之路。接着杨伟兵讲述了现代丝绸之路的发展: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2014“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15年我国也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对丝绸之路的现实需求也推动了学术研究,对丝绸之路的研究高潮再起,学术研究中出现了新的增长点以及产生了对一些学术研究难点疑点的再考与新认识。


杨伟兵介绍了南北丝绸之路“互联互通”的情况。丝绸之路是一个长时期、跨中西文化区、长距离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道路交通体系,是东西文明与文化的交流、融合之路。在丝路互联互通中,长江流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除此之外,杨伟兵还分别介绍了陆上丝绸之路中的西北丝绸之路和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杨伟兵以阳关、居延、肩水为例介绍了丝绸之路研究的问题以及相关课题研究。在此处,杨伟兵展示了其学生绘制的汉晋阳关、玉门关图,向大家详细地讲述了古阳关的情况。而后,杨伟兵介绍了对居延都尉府、县治等位置的推测,认为它们很有可能有过迁移,并且认为这样的动态过程与本地区的边防形式、环境变化等密切相关,这也反映了汉代居延地区军政设置的变迁与开发过程。杨伟兵简要介绍了肩水区域有关农业、军事和县城有关的推测。


杨伟兵对讲座做出了总结。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正是由于中国富庶的经济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才在荒漠戈壁和高山峡谷之中开辟出了千载不灭的道路,它像一本古朴的书,静静地书写着沿线国家文明交汇互通的历史。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