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庆存:传统文化与创新思维
发布时间:2021.12.20

来源: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编辑:张思晗 浏览次数:

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欣然)12月16日晚,第2428期人文讲座在线上举行。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博士后合作导师杨庆存为师生带来了题为“传统文化与创新思维”的讲座。


他在系统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性质特点与三大核心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最典型的杰出人物的创新思维及其实践,揭示出创新思维的本质特征及其对于人类发展的作用。


杨庆存介绍了本次讲座的宗旨,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性质特点及其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意义。他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人才,首先应从深刻认识和充分借鉴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入手。杨庆存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以人文思想与人文精神为主要特征,视“创新”为生命,特别是文艺、文学,“形象思维”是基础和表层,而背后则是“逻辑思维”为血脉和支撑。因此,深入学习和研究文艺、文学,对于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有着直接的重要意义。


杨庆存深入剖析了创新思维的本质与意义。杨庆存提出,创新思维以“形象、逻辑、表达”为基础,呈现着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善于想象,具有鲜明丰富的想象能力;二是善于思考,具有敏锐推理的逻辑能力;三是善于表达,具有很强的呈现能力。而这三大要素,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精彩的表现。


杨庆存以诗歌和书法为例展开说明了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培养过程。杨庆存通过对李白《月下独酌》等诗的赏析,提出了诗歌是培养创新思维模式的重要方法的观点。杨庆存认为中国古代以“温柔敦厚”为“诗教”,以“委婉含蓄”为主调,形成了“表面意象跳跃、内在逻辑严密”的显著特点,这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大脑思维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和活跃思想情绪,从而培养创新的思维模式和实际能力。而对于书法中的创新思维,杨庆存则结合史料深入品析了苏轼的书法作品,提出苏轼特别强调书法艺术的创新,而其中也隐含着其不负恩师之望,坚守儒学理想,将北宋文化发展推向巅峰的深层因素。


杨庆存进一步介绍了传统文化的本质与特点。杨庆存指出,传统文化具有“传”(流传下来)和“统”(能成体系)两个特点。中国民族的思维模式有强调精神文化概念、综合性、整体观、多样化和互补性五大特点和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尊道贵德三大核心理念。这些特点和理念维系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连续发展,今后仍将继续引导人类未来的文明发展。


杨庆存强调,中华传统文化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才的珍贵资源,人文修养可以引领人类创新。杨庆存提出古代先贤以“万事以理”和“格物致知”要求学生对宇宙万物进行观察、思考和研究的教育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人文思想是人类历史事件的智慧结晶,也是引导人类创新和发展的保障,因此人文修养是培养卓越创新人才的基础。杨庆存通过杰出人物普遍具有思想性和人文性,再次说明了这个观点。


杨庆存与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互动,讲座在融洽的气氛中结束了。

学校微博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