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镇诗琦)3月4日上午,第2473期人文讲座在线上举行。山西大学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美国皮尔士学会会长、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名誉理事长江怡带来了一场题为“如何真实地谈论虚拟:一些哲学上的思考”的讲座。
江怡介绍了“虚拟”和“实在”的词源学意义。他说,“虚拟”是指实际上或本质上不是事实或实在、在没有材料或可测量部分的代理的情况下具有行动力或无形功效、通过计算机或网络空间操作而没有物理存在。“实在”指实际存在而非想象虚构的、真实而非名义上的、实际存在而非想象的事物。江怡列出了多位哲学家的观点,阐述了“虚拟”与“实在”在哲学上的涵义。关于“虚拟”,他重点介绍了德留兹虚拟概念的两个方面,即认为虚拟是一种由物质层面的实际因果相互作用产生的表面效应和虚拟的生成性。江怡提到,哲学家们对“什么是‘实在’”有不同的定义,认为这是一个复杂的哲学问题。
江怡对虚拟与真实、真实与可能、虚拟与实在这些不同概念进行了区分,介绍了虚拟与实在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地位,总结归纳出了虚拟与实在的关系——虚拟世界可以存在真实性,真实世界也具有虚拟性特征。
对于虚拟实在和物理实在的关系,江怡认为存在两种说法。一是“虚拟实在论”——虚拟对象是真实存在的,虚拟实在中的事件是真实发生的,虚拟实在中的体验是非虚幻的,虚拟体验与非虚拟性的体验是同样有价值的。二是“虚拟数字论”——虚拟对象是真实存在的且是数字对象,虚拟世界中的事件大部分都是真实发生的数字事件,虚拟实在中的体验包含对数字世界的非虚幻的知觉,数字世界中的虚拟体验如同非数字世界中的非虚拟体验一样是有价值的。
江怡从David Chalmers《实在+:虚拟世界与哲学问题》这本书出发,讨论了如何真实地谈论虚拟。介绍完书中的主要观点,江怡详细阐述了从“技术哲学”到“技术化哲学”转变的概念。在讲座最后,江怡提出真实地谈论虚拟的办法就是将其作为一种可能的未来哲学,并介绍了其对未来哲学的一些看法。